沒想到,2024剛剛開年,留學圈就迎來一個重磅消息——U.S.News官宣取消2024全球排名!
要知道,作為四大世界高校排名之一,U.S.News排名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至今已經有39個年頭,堪稱準留學生的選校風向標。
圖源 | U.S.News官網
盡管這幾年,U.S.News排名公信力屢受質疑,但直接選擇“撂挑子不干了”,也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許多留學生都無語了:能不能別瞎搞啊?我的母校就靠U.S.News撐住排名了
頻遭“制裁”+“塌房”
U.S.News排名撐不住了?
不得不說,這兩年的U.S.News排名有點“難”。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百所院校宣布退出排名并且不再提供數據。
本科方面:哥倫比亞大學、芭德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等院校都已經宣布退出。
醫學院方面:哈佛、賓大、哥大、斯坦福、康奈爾、芝加哥、杜克、約翰霍普金斯等TOP醫學院也都宣布退出。
法學院方面:
目前,法學院是退出最多的。迄今為止,已有40多所法學院宣布不參加排名。
其中,耶魯法學院是最 先宣布退出的,隨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喬治城大學、UC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凱里法學院)在內的多所法學院也都宣布不再參與排名。
高校退出,也就意味著U.S.News無法獲取學校的官方數據,只能轉向公開資料或者其他媒體披露的信息,但以此發布的排名,自然很難受到用戶的信賴。
除了數據問題之外,去年的2024全美綜合大學榜單出錯,足足213所院校排名有誤,很多媒體和用戶一致認為排名已經變得不再“靠譜”。
在這樣的情況下,U.S.News宣布取消2024年的全球大學排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本著嚴謹負責的準則,我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一番考證,發現盡管官網頁面上的確沒有了2024全球排名榜單,但通過搜索關鍵詞,還是能看到相關的排名指標以及部分大學。
離譜的是,每次搜索出來的排名結果還不一樣,剛開始幾次只有TOP5的大學,后續搜索又有了TOP 10的排名,但各校的名次也頻頻變化,牛津/劍橋一度位列第四、第五,之后又被加州伯克利擠下一位......
圖源 | U.S.News官網
目前最新的搜索結果是已經看不到排名了,只有一行提示:
本搜索工具仍是測試版或實驗版產品,提供由人工智能 (AI) 使用機器學習生成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結果可能會不準確地反映真實的人、地點或事實。在依賴或使用該搜索工具生成的內容之前,您應慎重考慮。搜索結果不能替代醫療、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人士的建議。如果您對醫療、財務、法律或其他重要決策有任何疑問,請務必尋求合格專業人士的建議。
圖源 | U.S.News官網
這件事情到底后續發展如何?只能靜觀其變,有相關消息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
四大榜單只剩仨
大學排名還有意義嗎?
隨著U.S.News的官宣,再一次引發了對于大學排名的討論。很多網友都鼓掌叫好,認為應該取消所有的全球排名。
一方面是由于現在的高校榜單實在是太多了!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中國就有10多個機構、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放眼國際,各類排名更加蕪雜,極大地擾亂了學生們的選校邏輯。
另一方面,各大排名都有自己的一套排名依據指標及其權重。不同的排名方法,遵照不同的指標和權重,出來的排名結果甚至截然相反。
2023年7月,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等全球52所重點大學就宣布不再參加QS世界大學排名。他們認為,QS推出的新評估方法是不公平的,因為它有利于英語大學。
圍繞著大學排名的爭議越來越多,但從客觀角度來講,學生們在選擇出國留學時,還是不得不參考這些排名。
不論是考研深造、考公求職,還是城市人才引進、回國落戶等,幾乎都與大學排名捆綁在一起。
在《2022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競爭力洞察報告》中就直接給出了國內外應屆生的競爭力指數排序:海外QS100 > 海外非QS100 ≈ 國內985/211 > 國內非985/211.
根據北上廣等多個城市發布的選調生要求,清一色都是畢業于世界前100、200高校。
這些都使得大學排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在此,我們也為大家整理了QS、THE、軟科三大排名中都名列前百的高校!大家可以參考選擇~【更多留學資訊,歡迎在線咨詢~】
除了排名
選校還要看什么?
排名固然對選校有很重要的參考性,但留學是個需要綜合考慮的事,在確定自己的目的地和學科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美版“知乎”—— Quora上就有一個熱門提問:放棄哈佛大學,你選擇去了哪個學校?為什么?
問題下面有不少回答,很多學生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我當時拿到了 Top 60 的大學,卻最終選擇了排名 1000+ 的舊金山大學,結果我畢業進了Facebook;
交大畢業后,我推掉世界排名 30+ 的學校 offer,到這個“小眾”工科強校,最后進了Google。
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選校這件事的呢?
1、課程設置和實踐機會更重要
有些同學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非常明確的,他們早已想好了需要獲取哪部分技能,或者自己未來希望進入的行業領域需要哪些機會,因此比起單純的排名,他們更注重學校的背景和資源。
2、畢業后更好就業
有一些學校或許在國內名氣并不是非常大,但是其實有著非常強的地理優勢,例如硅谷或者紐約,學校在行業內就有著很強的聲譽、校友網絡,畢業后內推機會“手到擒來”,在這種情況,也有部分同學會考慮放棄那些更“優”的選擇。
3、治安、國際生的比例
治安相對薄弱的地區,只身前往海外的學生在選校時就需要謹慎考慮。
另外,不少學生會放棄中國人扎堆的地區,怕影響自己國際化學習的效果。但這一點有利有弊,具體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性格、能力、目的進行考慮。
4、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的一些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同學們也要考慮在內,例如:
申請策略:沖刺校是哪個?合適的學校都有哪些?保 底校選哪個更穩妥?
校友去向:如果能得到這些信息,在未來實習和就業時,校友推薦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契合度:通過學校在校生的交談以及多方了解,看看自己和這所大學的文化是否契合,和學校的同學是否有相似的特性,自己是否與這所學校的精神匹配......
這些問題看似無關緊要,實則與學生在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息息相關。
總而言之,隨著大學排名“幺蛾子”頻出,也讓未來的留學生活多了一些不確定因素,但還是那句話:排名不能代表一切,在范圍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