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是培養世界觀重要的路徑,是人們通向而未來世界的必然路徑。
——摘自第六屆IEIC大會 徐龍分享
波司登國際控股集團颯美特校服事業部總經理
徐龍 | 第六屆IEIC大會學校發展論壇專題報告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五育并舉”是新時期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則。
其中,美育作為“五育”之一,必須與其他諸育一起,服從和服務于立德樹人的總要求,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那么,回歸現實,學校該如何提升美育建設?在發展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問題?
在第六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波司登國際控股集團颯美特校服事業部總經理徐龍先生帶來專題報告《新時代背景下美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他基于豐富的調研和實踐經驗,為教育從業者、家長們帶來了美育建設的新思考。
*以下內容摘自徐龍先生第六屆IEIC大會分享,為方便閱讀,以第一人稱視角陳述。
什么是“美育”?
今天,我想以一名家長的身份,對孩子未來教育的土壤、對他寄予的期望,以及在我孩子接受民辦教育過程中看到的現狀,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張圖片,這是2022年用人工智能合成的一張太空歌劇院的圖片,它還獲得了博覽會藝術設計金獎,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巨大反響。
圖 | 徐龍先生 IEIC大會PPT分享
不可否認,我們正迎來一個偉大的時代,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廣泛發展與應用,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推動社會進入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新時代。
AI高速發展的時代,大數據智能技術必然會達到一定高度,當下和未來將何去何從?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找到新的機遇?
作為一名深陷教育內卷的家長、作為和教育走得很近的人,我曾向很多學者請教這樣的問題,卻始終茫然無解。
回歸理性后,我回顧了過去兩位值得我尊敬的人提出的觀點,一位是西方的席勒,他出版了一本叫《美育書簡》的圖書;另一位就是中國的蔡元培,他出版了《以美育代宗教說》。
圖 | 徐龍先生 IEIC大會PPT分享
站在這兩位偉人的背后,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對“美育”也有了新理解——美育的教育是培養世界觀的重要路徑,是人們通向而未來世界的必然路徑。
用先賢的思想,就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所以我得到了兩個答案,不能代表所有人,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科學構建了人類理性的訴求,但美育構建了人類感性的訴求。
美育通常叫“美感教育”,核心是對自信心的保護以及創造力的探索,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覺得更注重的是自主思考,培養創造力、審美力,喚起美感,找到更深層的自我,引導整個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美育”有何作用?
我有一個女兒,她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并不是很優秀,甚至非常排斥學習。
在為她選擇學校的時候,關于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我們家經歷了很多次爭吵。我的夫人是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高材生,我從小也接受的是公辦教育。但最終,我們選擇把女兒送進了民辦學校。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女兒在民辦教育體系下茁壯成長。當我們看著她在一步一步的成長過程中展現出優秀的一面,從原本成績平平成長為現在各科成績都很優秀的學生,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本質,是賦予孩子更多的土壤、更多的可能、更多的陪伴、更多的理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展現出自己更優秀的內涵。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柳云,是一名普通清潔工,她白天完成所有的工作以后,剩余的時間都用來畫畫,在我心中,她就是最偉大的畫家。
圖 | 徐龍先生 IEIC大會PPT分享
可以看到,美育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自覺的自我教育,是一個培養自信、獨立思考的過程。
在繪畫的過程中,她通過自主創作,展現對美的理解,也找到了更深層次的自我。
我在無數次的搜索過程中不斷發現這樣的案例,在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在文化教育之外,美育對人的塑造,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早在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正式發表,從國家層面把美育工作作為一個重點,提上了新的高度。
“美育”不僅是藝術教育
更是審美教育
我個人認為,美育不僅僅是藝術教育。除了繪畫美術,還包括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才能和興趣,使學生具備能將美運用到生活之中的能力和習慣。
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我和夫人是有各自分工的。即使我的陪伴時間比較有限,我也能感受到教育的內卷。
今天我在大會現場也咨詢了很多老師,想了解一下女兒未來的升學規劃。
此前,我曾問過女兒想要去哪所學校。她說,能不能讓我到浦東平和去?我問,為什么?她說,很向往。我說,不好意思,你已經到五年級上學期了,現在插班生都插不了了,如果去搖號,概率可能萬分之一,萬一搖不上的話,你可能連現在的學校都上不了了。
我又說,向往一定是美好的,但你要知道教育的土壤無處不在,最 好的教育就是你對教育的理解,你要明白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當我和她做了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后,她表示能夠理解,并且決定在現有的學校里,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很多人說教育是交給學校的,但我作為一個家長,認為教育是三角形的,學校固然重要,老師固然重要,但家庭、社會也很重要。
當所有家庭都能形成一個濃厚的美育氛圍的時候,自然就是最 好的教育。
圖 | 徐龍先生 IEIC大會PPT分享
我從業這么多年,走過上千所學校,我發現每一所民辦學校都堪稱網紅打卡點,都有非常優秀的建筑、豐富的課程,以及讓人身心向往的生活場景——這本身就是一種美育、一種文化、一種沉淀。
我也參加了很多次女兒學校的課程,比如詩歌朗誦會、鋼琴課、輔導課等,我覺得這就是美育的一種過程。當我們把所有的興趣愛好融匯成一個極致的興趣點的時候,當我們覺得每一個興趣都能成為孩子的培養工具的時候,美育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圖 | 徐龍先生 IEIC大會PPT分享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無論是詩詞還是興趣愛好,亦或是山水、音樂,都是最 好的“美”,都是讓我們心馳神往的美育。
最后我想說,這個社會在未來十年后、二十年后將變成什么樣,我們現在不要輕易下定義。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美育一定是立本的。一切的背后,我們如果能夠堅守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當它富有思想、具備塑造品格甚至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時候,或許我們都能擁有更有品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