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學生需具備四大核心素養:創新素養、批判力素養、綜合素養、數字素養。
——胡衛 第六屆IEIC大會歡迎致辭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
胡衛 | 第六屆IEIC大會學生成長論壇歡迎致辭
尊敬的周漢民先生,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第六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我謹向大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同時也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
如今我們正面臨全球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博弈,世界沖突加劇,外部因素的變化愈發不可控。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深入推進。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提出了“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戰略。那么如何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我本人認為有三條:
第一,教育要“面向人人,全面發展”。成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天賦、后天培養、制度政策、環境、個人的努力程度都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講,我們要發掘人的創新潛能,進行有效培養。所以“面向人人,全面發展”很重要。
為什么我們要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首先,德育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從養成教育開始,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培養的側重點,我們可以按照規律循序漸進。其次,美育也很重要。美育既可以培養審美能力,又能激發人的創新、創造能力。再次,體育不是簡單的競技體育,學校體育不能跟競技體育劃等號,我們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在困難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面向人人、全面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智育因素和非智育因素結合起來,把智育和德、美、體、勞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從小打好基礎,發展潛能。
第二,教育要回歸常識,遵循規律。如果教育不遵守常識,不遵循規律,怎么可能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我們曾做過很多嘗試,比如早教教育。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到老”,很多研究表明6-24個月是人生的心理依賴期,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5歲是天賦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看到,認知有認知的規律,而現在有很多教育方式都在拔苗助長。
第三,教育要抓住人的優勢智能,因才施教、因人施教。很多研究表明,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是多元的。如何通過教育把優勢智能尋找、發掘出來,是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教育要揚長避短,短處很難補,我們在“補短”上花費的精力卻比“揚長”更多。長處要弘揚,潛能要開發,這是我們要堅持的。
最后,我認為教育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要根據時代之變,因勢利導地發展教育。新時代研究范式正在變革,比如問題導向、集團研究、集體智能、跨學科研究、實證研究、數字研究等。面對這些變化,當今學生需具備四大核心素養:創新素養、批判力素養、綜合素養、數字素養。
今天的大會,群星薈萃,大咖云集。我非常期待在本次大會上能夠看到更有深度的教育思考與更廣闊的教育未來,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