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他們的人生經驗更豐富,思維方式更具有批判性,更能夠適應未來紛繁復雜的社會變化。
——摘自第五屆IEIC李海林先生分享
孩子的教育之路該怎么選?
初中畢業后是參加高考,還是出國留學?
當眼下的教育出路變得越來越多元,如何選擇成了困擾眾多家庭的一道難題。
孩子的未來,有沒有一條明晰的規劃之路?
在第五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先生帶來主題分享《孩子教育生涯規劃的幾個基本點》,就孩子的求學選擇答疑解惑,結合自己沉浸教育40年來的經驗發表了看法。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分享
讓我們一起回顧他的精彩分享——
中考后的靈魂之問:
體制內?體制外?
上海的教育資源是很發達、很豐富的,如果孩子從幼兒園一路讀到研究生,我算過有64種選擇。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恐怕還是初中畢業時面臨的靈魂之問:
是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回答之前,先看兩組數據。
一組是中考的數據。每年上海的初中畢業生有110000人,根據初中畢業普職分流的政策,能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有66000人左右。上海的重點高中有60所,每一所招生不會超過400人。這樣算下來,能進重點高中的比例大約是22%,也就是24000人左右。
再來看下高考的數據。
上海每年能夠參加高考有6萬人左右,其中有60%能夠上本科,這在全國已經是很高的了。
我國每年有110萬高中畢業生,能夠進入本科院校的有36000人;能夠進入一本的大約12000人;能夠進入211的學生大約是7800人;能夠進入985的,總人數不會超過3000人,2021年是2800人。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看完這些數據以后,再來說說到底是選海外的大學,還是選中國的大學。
我這里面有幾個排序。
第 一優,對于全球的學生來說,美國常青藤大學和英國G5大學是第 一選擇;
第二優,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第 一選擇是清華、北大、復旦、交大;
第三優,是世界前50的大學;
第四優,是國內985院校;
第五優,是世界前100的大學;
第六優,是國內211大學;
第七優,是世界排名前120的大學;
第八優,是國內一本。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我有三句話供大家參考:
第 一,你能夠考上第二優、第四優、第六優、第八優的,就一定能夠考上第 一優、第三優、第五優、第七優。也就是說,能考上清華、北大、復旦、交大,那一般而言,你也能考上美國常青藤大學和英國的G5大學。但是你拿著美國的常青藤大學和G5大學的文 憑回到國內來找工作,那應該是可以碾壓第二優、第四優、第六優、第八優的。
第二,與其考第二優、第四優、第六優、第八優,不如考第 一優、第三優、第五優、第七優。
第三,如果你第二優、第四優、第六優、第八優都相對相差一點考不上——這種情況是家長最焦慮的和猶豫的,你仍然有很大的機會能考上第 一優、第三優、第五優、第七優。
各位家長在這種情況下做何選擇?其實孩子教育生涯的選擇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了這個套路,沒有必要焦慮,因為他們有很多路可以走。
我們來看看中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在QS世界大學的排名情況。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其中,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排名第8,世界排211名。如果有一個孩子考上同濟大學,他的父母應該很高興。但是如果父母在三年前把孩子送到國際特色學校的話,很用可能他考進的就是世界排名20-30位的大學。
兩年前新東方做了一個調查,詢問各大企業雇主覺得現在留學還有意義嗎,88%的企業認為還是有意義的。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檔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博士生,海外留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他們的人生經驗更豐富,思維方式更具有批判性,更能夠適應未來紛繁復雜的社會變化。他們更有自主能力,包括獨立生活的能力、職場的決策能力等。
回顧歷史,留學是一條優異的教育之路
最近幾年出國留學人數持續增長,有人預測2022年肯定超過80萬人。
讓我們對中國留學生的歷史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1872年,中國第 一批留學幼童,分三批一共120人赴海外求學。100多年以前,大戶人家是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留學的,他們的子弟都在趕考科舉。這批留學幼童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然而,20世紀到來之后,他們成為中國呼風喚雨的一批人,其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歷史曾經這么描述這批留學生:在20世紀初年,他們紛紛成為朝廷重臣,活躍在鐵路、電報、礦冶等新興產業,在外交領域他們更是當仁不讓地代表大清國,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解放之后,中國的留學事業除了向蘇聯派遣學生,其他基本都終止了。
直至改革開放之后,1978年12月26日,第 一批52名公費赴美留學生到達美國,這里面還有爺爺級的人物。這一批人悉數回國后,成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人物。
由此,我得出兩條結論:
只要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只要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存在,出國留學就是一條相對其他求學之路更好的道路。
只要中國大學水平與世界學府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只要中國的高考還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恐怕出國留學就是一條更好的教育道路。
不同能力的孩子,適用不同的道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的孩子的情況,視每個家庭的情況而定。
我把孩子分為8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些適合在中國上大學,有些則適合出國留學。不同類別的孩子應該選擇不同的教育道路。
圖 | 李海林先生 IEIC現場PPT
中國的教育的特點是,一切都圍繞考試展開。
什么叫考試?就是在紙面上把自己的智慧表現出來。但問題是,人還有很多智慧在紙面上是體現不出來的。有的孩子紙面智慧特別發達,有些孩子紙面智慧不是很好,但其他方面不錯。
在我看來,孩子紙面智慧特別發達——就是特別善于考試的,在中國的教育體系里就比較占便宜。
但如果孩子紙面智慧不如其他方面好,就應該考慮換賽道、換標準——這是我的基本觀點。
我再講幾個問題。
第 一,安全問題。現在報道國外不安全的事例特別多,我認為要辯證地看。重要的不是哪個地方安全與否,而是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第二,國際關系緊張。很多家長擔心這個問題,但國際關系緊張跟留學沒有直接關聯,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因為國際關系緊張而影響到留學政策。
第三,疫情。疫情也總是總要過去,不要過于擔憂。
再說說我的學校,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
學校地處崇明,空氣新鮮,環境非常優美,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
有兩句話送給大家,愿每一個孩子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之路,祝每一位父母都能為孩子制定一個更好的教學規劃。
疫情稍微緩和一點以后,歡迎大家到我們學校來參觀,我在島上等你們!
在演講結束后,李海林先生還接受了新民晚報、新聞晨報、文匯報、人民網視頻、網易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視頻、騰訊視頻、搜狐網、網易網、新浪網、騰訊網、鳳凰網、新華網、中新網、上海熱線教育頻道等多家紙媒、網媒的采訪,進一步談到了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的優勢和特色。
圖 | 李海林先生 媒體采訪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的一大優勢,是無論從學校的結構、管理,還是到老師的教學,都是從學生為出發點來設計,因材施教。我們的課程是根據孩子的特點、生涯道路發展的需求來設計的,滿足每個孩子的個性化要求。從學生初中進入學校開始到高中,他至少有3-4次不同道路的選擇機會,一般學校很難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