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要正確,孩子長大是需要等待的。
人的本質(zhì)是合作,不是競爭。
小學五年,家長每天都愿意去學校,這就是成功家長。
——摘自10月24日陳默現(xiàn)場演講
10月24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舉辦。
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堅持“教育點亮人生,創(chuàng)新引領(lǐng)未來”,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fā)展。本次大會集聚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聚焦教育的創(chuàng)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xiàn)代化與國際化,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
今天,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現(xiàn)場聚集了2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現(xiàn)場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現(xiàn)場解析孩子規(guī)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華東師范大學的陳默老師為大家?guī)砹酥黝}為《不做焦慮的學生家長》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nèi)容——
演講嘉賓
陳默
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特聘兒童青少年講師咨詢師。
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和教師培訓工作。 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上海市心理協(xié)會基礎(chǔ)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著有《孩子,你怎么了》一書(上海教育出版社)
演講內(nèi)容
今天,陳默老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五個維度,以故事為切入點,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第一:家長目前現(xiàn)狀
第二:媽媽焦慮癥狀
第三:媽媽焦慮分析
第四:媽媽對孩子的影響
第五:媽媽自我調(diào)整
那么關(guān)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陳默老師的精彩解讀~
▲陳默精彩演講
01 家長目前現(xiàn)狀
你知道現(xiàn)在育兒較大的麻煩在哪里嗎?有一個人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以你的視角來看,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較大的問題在哪里?我直接告訴他較大的問題是家長焦慮,他問我是媽媽焦慮,還是爸爸焦慮?
我跟他說這個比例大概是一個焦慮的爸爸,就有九個焦慮的媽媽。如此比例,有這么多焦慮的媽媽,小孩子的日子怎么會好過?
今天就來聊一聊,媽媽焦慮有什么不利之處?你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不了解,其實焦慮是普遍現(xiàn)象,為什么這么普遍呢?因為有一個錯誤觀念在作祟,就是我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嘴上沒說這種話,可心里就是這樣的:我的孩子要上一所好的小學,我孩子在這個好的小學里面前五名,別人要是超過他怎么行呢?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不是這樣的,正確的觀念是,孩子的長大是要等待的。
一個媽媽專門跟我討論這個問題,為什么說起跑線不重要?我孩子在好的學校,跑在前面,人家要跑的話先在這里才跟他跑,他當然起跑線就贏了。我跟她說,你若要討論起跑線,那我可以告訴你,早在你懷孕前的半年就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所以觀念錯了,這是宏觀上的,從上面看下來,為什么家長如此焦慮?因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在。有的家長說,不對不對,我兒子是被裹挾,我不是焦慮,我只是沒有辦法,都是應(yīng)試教育造成的。但是,80年代那個時候考大學,十幾個人中才考中一個人,你母親怎么沒有那么焦慮?是應(yīng)試教育造成的嗎?顯然不是。所以,不要什么都往應(yīng)試教育這個籮筐里面去扔。
那是因為什么?從宏觀來看,我衣食住行基本滿足了,這叫做物質(zhì)生活,物質(zhì)生活基本滿足了,物質(zhì)上面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上面是靈魂生活,之后涉及到你的閱讀量、藝術(shù)鑒賞力。如果你上不去,就只能在這種地方掙扎,掙扎就是不安,掙扎就是擔心,掙扎就是恐懼。
所以你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不安的,在你孩子的學習上濃縮你較嚴重的不安,是這個問題。如果在高端,如果在靈魂生活上看這種東西就小菜一碟了,這個是我們宏觀上說的問題。
02 媽媽焦慮癥狀及分析
那么接下來,我教你自查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焦慮的?
有一個現(xiàn)象證明,家長總愛講學習,但凡家里有一個讀書的孩子,他一百句話都會落在學習上面去的。尤其是中學生的媽媽,當然小學生的媽媽也是,滿口都是學習,小孩子從學校里回來,家長要問很多關(guān)于學習上的問題。你是不是這樣的?是,你就承認。尤其關(guān)注分數(shù),考得好有獎勵,會打電話給奶奶,讓之前不買的東西趕緊給他買了。如果考得不好,一張臉板著,輕則罵人,重則打人。
這個就是焦慮反映,以至于造成我們很多小學生考試前都會有考試焦慮癥,頭痛、胃痛、肚子痛,帶他到醫(yī)院檢查,什么東西都沒有的。星期一早上考試的時候,起不來床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有的孩子,每逢大考必不行,平時還是可以的,重大的考試就不行了,就是因為焦慮。
家里有小學生的家長,回想一下,是不是考試前兩個星期就不停地在講考試,“快點復習”、“快點預(yù)習”……總是這樣,這個就是焦慮反應(yīng)。
有一個人男人跟我說,他太太手機里有好幾個關(guān)于教育的群,每天晚上炒菜的時候,一邊炒菜,一邊看手機。太太總會跟他說:“他們又在報這個班,這個班性價比好像很高的”。就是這個樣子。
你們孩子的老師有一天跟你說,我們班有一個王小明,他的媽媽讓他跟一個上海灘數(shù)學在學一種少兒數(shù)學,凡是跟這個學數(shù)學的孩子,較后沒有一個不考進四大,沒有一個不進985大學?,F(xiàn)在你聽到這個信息以后,這個老師的名字和電話,你不知道的話是不是心里會很難受?這就是焦慮。
還有就是一天到晚催孩子,我問過很多小孩子,你記得你媽媽講過較多的話是什么,是哪一句話?“快一點啊”、“抓緊點”,都是催促。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長期對他造成緊張感會有什么惡果嗎?
一個長期被催促的人會有兩種極端的表現(xiàn):一:強迫癥。我們有一些孩子擦了寫,寫了擦,他要寫到像印刷體一樣,寫不到就抓自己的頭發(fā)。小孩子為什么這個樣子,我覺得是家長長期催促造成的。二:什么都不干。大多數(shù)都是這個樣子的,你不叫他學習,他就不動,這個就是長期催促造成的影響。
因為小孩子都是家長安排的,所以要把他的生活,把他的周末安排成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圍棋班、奧數(shù)班、舞蹈班等,他跟你說要動靜結(jié)合,如果家長說人不能這樣,孩子就不聽了,那后面會造成什么?
▲陳默精彩演講
有一個老太太是我的朋友,退休了,開心得不得了,年輕的時候沒空跳舞,人家跟她說若真要跳舞,芭蕾舞是基礎(chǔ),她就去報個芭蕾舞班。人家跟她說表演是跳民族舞的,她又去報個民族舞班。她想去唱歌就去學了,人家說卡拉OK是流行,再報個流行班。三個舞蹈班,兩個聲樂班,生活豐富多彩,太幸福了。她告訴我,有一天她坐在沙發(fā)上拿個手機,半天爬不起來,舞蹈班那邊打電話來了,她就是不去,什么道理?其實心里是想去的。我說你的生活長期被這樣安排,結(jié)果是會這樣的。所以,你等孩子以后什么都不動,就知道是什么造成的了。
還有互相攀比,這個東西現(xiàn)在表面上不會說了,可心里面從來沒有忘記過攀比。一想到自己同事的兒子多么優(yōu)秀,看自己的兒子就什么都不順眼,對著自己的孩子就沒有好話說了。
有個人跟我說:“老師,我也知道攀比不好,讓自己不愉快,可是怎么克服?人怎么會不比較呢?”我跟他說,認知上先要明白一個道理,人是的,不存在可比性。
我們小區(qū)有個老頭,有一天回來看他戴一個白花,一看就知道是參加追悼會忘記拿下來了。我問他參加追悼會為什么會開心?老頭說:“年輕的時候他多酷?看不起我們的,沒想到他比我先去世。”
我說你今天悟到什么了?年輕的時候一見到他就難受,今天應(yīng)該明白了。想到這樣可以不比了吧?這都是焦慮的癥狀,如果每一條都有的話,要趕緊想辦法讓你自己克服焦慮,不然這都是滯后的,一段時間后,你就會看到你的孩子會變成什么樣子。
如果具體要分析媽媽焦慮的話,每個人會不一樣,不自信是好理解的。你不知道會不會培養(yǎng)出成才的孩子,那怎么可以讓你自信?給孩子好東西,只要堅信你給孩子的是好東西,給了孩子好東西,孩子這一生較后不會差的。
有個媽媽告訴我:“我的愿望是復旦大學,我自己沒考進去,所以我的女兒一定要考進復旦大學,不然我這一生就是遺憾的,我不能遺憾。”我說:“你沒考進復旦大學是終生的遺憾,你應(yīng)該明年參加高考復讀班,以你現(xiàn)在的理解力和18歲的孩子在一起,能力當然比人家強,要你女兒考干什么?復旦大學不是終點站,你后面希望你的女兒有怎樣的發(fā)展呢?”
那個媽媽講希望女兒成為成功人士。我說:“你要定義清楚什么是成功人士?”她覺得上海灘大型公司里面的女高管就是成功人士。我說:“那你看錯了,你女兒是林黛玉,林黛玉是喜歡躲在房間里面看看書、寫寫詩。你女兒不是王熙鳳,如果要讓她成為CEO,輕則心理問題,重則精神問題。”這個媽媽為什么會想到要女兒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就是焦慮來源。
還有價值取向的問題,人來到世界上拼命向上走,但人的本質(zhì)是合作,不是競爭,這些都是原理化的東西。
03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及媽媽如何自我調(diào)整
母親和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第一,母親的情緒是直接影響到小孩子身上的。第二個關(guān)系,所有的人都會為母親做犧牲,這是原理。你母親如果有愿望的話,這個孩子不去達成,其實是過不去的,這個話可能有很多人聽不懂。
舉個例子,比如說今天晚上你母親跑到你家里來說,她看到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要你一定給她買。你說我們沒有這個錢,回去睡覺吧。第二天你母親打電話給你:“女兒,人家都在看這套房子,我一定要,你趕緊來。”你說不行,你在上班,而且現(xiàn)在沒有錢。你母親又說,她同事的一個兒子從美國回來給他媽買了一套大別墅,難道她們沒有培養(yǎng)你嗎?為什么不買?你說要上班就把電話掛了。那你母親接下來天天都問你要房子,做什么事情就都不成了。孩子與母親就是這種關(guān)系。
現(xiàn)在的要求都是母親提的,我們做不到能怎么辦。這樣,孩子壓力就變得很大,因為后面有提要求的母親。如果母親很焦慮,為什么會是禍害?
母親的話暗示作用很強,造成孩子高競爭感、低競爭力,這個城市高競爭感的孩子太多了。一個孩子想考四大,但立刻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肯定不行。競爭感那么強,重大的競爭一來,孩子就會逃避,因為做不到。你要看到形成高競爭感的人格特點的孩子,這個城市太多了。有的家長告訴我一旦有重大的競爭,孩子就逃避了,因為競爭感太強了。
這極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發(fā)育不完善的情況下,非常不適合在高度緊張的環(huán)境下生存。如果讓幼兒園的孩子高度緊張,他的整個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很緊張,這樣對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非常不利。我問幼兒園的園長:“為什么吃午飯的孩子要評五角星?”園長表示是家長要求的,家長回去會問孩子今天得到五角星了嗎?這造成了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十四、五歲就出問題了,現(xiàn)在十四、五歲出問題的孩子有太多,后面會滯后出來的,因為家長在他小時候就把他的神經(jīng)拉地很緊。
我以前處理的都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問題,現(xiàn)在處理幼兒園了,小孩子越來越多。兒童緊張是因為他媽媽緊張,媽媽的情緒是直接傳遞給孩子的,孩子身體疾病就出來了。
像皮膚病以前哪有這么多?就是因為緊張感傳到皮膚上了。小學生有抽動癥,擠眉弄眼、聳肩膀的人越來越多。小學老師說,以前很少,現(xiàn)在很多。這就是焦慮癥反應(yīng),長期緊張,神經(jīng)建立回路造成的。
那媽媽怎么調(diào)整?育兒觀念要正確,孩子長大是要等待的,誰家等得起,誰家就笑在后面。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從馬路上走過,遇到一個中年婦女,她說:“老師,您還認識我嗎?我們家旁邊一個帥哥,小學兩年級到你這邊來,班里較差,作業(yè)完不成,那個時候您跟我們說營養(yǎng)、醫(yī)學、運動上怎么操作。還寫了一句話,我一直沒有忘記,您說孩子長大要等待。我們家兒子現(xiàn)在在讀博士,一路都是這么做的”。
小時候比較落后一點的孩子,家長只要一路做對,不管是營養(yǎng)、醫(yī)學、運動、情緒,還是學習,管理上都做對了,就培養(yǎng)了這樣的孩子,孩子長大要等待這句話,你就能聽進去了。
還要搞清楚你是什么角色?現(xiàn)在角色的功能都是錯亂的。媽媽在家里要么是老師,要么是教導主任,教導主任就是逮著孩子講道理的。我跟她說媽媽就像母雞一樣,會張開翅膀護著孩子,這是她的功能,怎么老在做教導主任?
孩子一道題不會做,要跟他講一刻鐘。因為現(xiàn)在哪個媽媽都能給小學生講課,作業(yè)做到10點鐘就開始著急。媽媽不能這樣做的,媽媽的角色是讓孩子快點睡覺。我現(xiàn)在這樣說,你心里肯定在想:怎么可以直接告訴他?但是這么做肯定不會錯的。
你的自我成長在哪里很重要,你的自我成長在情緒上,你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如果母親情緒很有問題的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讀好書,因為情緒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個在臨床上很常見,有的媽媽得抑郁癥了,過兩、三個星期老師開始投訴,說孩子的情況越來越糟。有的媽媽失業(yè)了,心情一塌糊涂,過幾天老師投訴她的孩子變得一塌糊涂。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家庭的氛圍,兒子回到家,媽媽直接給予陪伴就對了。
給孩子提供能量,能量是加油站,那怎么加油?理解孩子的情緒就是加油,這就是能量補充。作為小學生的家長,怎么評估你做家長是不是成功?小學五年,家長每天都愿意去學校,這就是成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