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遠播線上規劃教育展•上海站,昨日在線上圓滿落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世外徐儉、平和萬瑋、西外林敏、教育專家陳默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諸位嘉賓大咖針對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各階段的規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規劃教育展中,中加楓華國際學校高中部校長明德璋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喚醒每個人的潛能》的演講,針對激發孩子潛能的話題給到家長們一些建議,干貨滿滿。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明校長直播間實況截圖
演講嘉賓
明德璋
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
演講內容
今天,明校長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3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第一、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學歷教育與能歷教育的結合;
第二、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第三、學生真實案例和成果
那么關于這些重點,我們來看看明校長的詳細解答~
▲明校長正在演講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問題,我的介紹里面有一個是上師大兼職教授,可能有的家長有疑問,我先介紹一下我的工作經歷,我曾在外地大學里工作了13年,后來到上海工作了20年。
在上海徐匯教育期間,我所在的學校和上師大都是產學研共建單位,所以有這樣一段經歷。我在國際學校也有三年半的時間,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題是《喚醒每個人的潛能》,這一理念,值得我們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
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學歷教育與能歷教育的結合
疫情爆發兩個多月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思考,都在面對,都在經歷這次疫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這次疫情是我們十幾億的中國人都在上一節大課,主題為抗擊疫情,這節課的特點是沒有教室,但處處都是教室,我們的家庭、社區與社會處處是課堂;這節課沒有教材,但每天早晨起來以后,我們面對那么多的數據,活生生的事例、鋪天蓋地的信息,都是教材;這節課我們沒有教師,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學生。
較近流行一句話說“停課不停學”,所以,不少學校在抓緊落實線上教學。我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回到學校,沒有教材,沒有教師,難道就沒有學習了嗎?大家可能會覺得要學校干什么?接下來我要談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能歷教育。
2014年10月17日,我在中國教育報發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教育轉型呼喚能歷教育》。這篇文章曾引起了很多專家、媒體的高度關注,很多報刊、雜志也轉載了該文。疫情期間的這堂課就是能歷教育的公開課。
那么,我們回到學校,教師按課時計劃拿著教材教的,我們把它稱作是學歷教育。實際上我們教育存在的問題也在這里,我們過分重視學歷教育,而忽略了能歷教育。
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花了大量時間在學歷教育上,忽略了能歷教育。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陸游的詩中有這樣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其實,都強調了學歷教育與能歷教育并重。但是我們這方面,這些年也在改進、改善,但是遠遠不夠。實際上能歷教育恰恰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素質教育課程。
有一句話,我非常欣賞,“沒有下課鈴聲的課堂”,我相信疫情過后我們也不會有下課鈴聲,因為一個人只要活著就要不斷的學習,也就是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蘇州楓華學校,創辦于2003年,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了。我們的校園非常美麗,地處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吳江汾湖開發區淀山湖的邊上。我們學校也被評為生態校園,被譽為長三角較美國際學校。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高中部是較早開辦的,BC課程是由江蘇省教育廳和加拿大BC省教育部共同批復的。高中部的特點之一就是:雙學歷、雙。雙學歷是指,我們高中的學生既有中方的學歷,又有BC的學歷。雙,中方需要參加江蘇省會考并考試通過,能夠拿到中方的高中畢業,BC如果能夠學分修滿80分,就能夠拿到BC畢業。而且,我們學校都是自主規劃。
我們學校有的硬件設施,這是我們的馬術館,我們的馬術學校是與愛爾蘭馬術協會合作共建的,還有像恒溫游泳館、擊劍館、高爾夫、音樂廳等。
核心教育理念
下面我把學校的核心的辦學理念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喚醒每個人的潛能。
大家都知道,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的教育理念有三層含義:首先,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是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潛能和價值;其次,我們認為教育就是喚醒每個人的潛能;再次,喚醒是愛的教育,通過她喚達到自喚。
教育就是喚醒每個人的潛能,但如何喚醒每個人的潛能。今天告訴大家,有三個途徑或者說三把鑰匙:運動、藝術與音樂。
其實,大家可以關注國內外的,沒有一所世界不注重運動與藝術。特別是運動,腦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運動對于喚醒人的潛能有獨特的價值。
我們的核心價值追求是:誠信 責任 尊重 創新。我們的辦學愿景是:與世界同齡人共舞!
能歷教育的特征,我把它歸納為七方面的特征。
一是基于真實的實踐體驗,只要是真實的實踐體驗,都會歸納到能歷教育的體系。
二是跨學科的,比如疫情期間,我們所學的東西、所接觸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單一學科能解決的問題,都是跨學科的。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也是不分科的。
三是具有挑戰性。如果用一句話來歸納,我認為對學生來講,凡是沒有做過的事情都具有挑戰性。我發現有些高中學生衣服不會洗,被子不會疊,被套不會套。前些天看到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文件,著重對于學生的勞動教育進行了明確規定。
四是非線性的教育。大家都知道學歷教育,它是線性教育,年級由低到高,教材由易到難,前面的沒學過,后面的無法去學。但是,能歷教育它是非線性的。我們現在所面對疫情,不管你年齡大、年齡小;不管你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人士;不管你是什么樣的民族,什么樣的國家,我們都要共同面對這樣一個主題,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它是非線性的。
五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家長都經歷過學歷教育,我們所有的試卷題目,沒有一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大家看一看,包括這次疫情,檢測的方法標準、治療方案、預防措施等,都在不斷改進與完善。
六是沒有圍墻的教育。怎么樣把學校與社區打通,學校與社會打通,真正實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但這樣一個理念我們能不能夠去實施?這要靠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學生、全社會共同去努力。
七是著眼人的生存、生命的教育。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奠基作用。當然學歷教育也非常重要,我們是希望學歷教育與能歷教育相輔相成,要強化能歷教育。
我們現在的高中部有兩大課程,一個是BC的課程,已經有17年的歷史了,也是我們在華東地區較早、規模較大、歷史較悠久的。我們所有BC的外教都具有 BC省教育部注冊的教師資質,先進的教育理念、靈活的教育方式方法、全過程的評價體系等,給我們整個學校帶來了活力。
再就是我們中西融合的課程。雙學歷雙也做到了無縫的對接,對我們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一個促進。我們的BC項目連續8年被評為海外較佳學校;在連續4年BC年檢中均獲得滿分。
加拿大BC課程,比較適合我們中國的學生,課程內容文理兼顧、難易適中。好多家長也在問我們BC課程是不是一定要到加拿大大學?實際上不是的。我們的學生申請到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以及其它國家都有。
特別是BC課堂評價體系,是全過程評價。在學習過程中,你的每一個表現都會列入到考評。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BC項目特別注重學生英語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
BC課程畢業,需要修滿80學分。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的學分是48分,選修是28分,高三畢業準備課程4分,共80分。
關于BC課程質量的,這里面有幾條。
這里家長可能關注學生畢業以后專業方向,這里有8大方向,大家可以簡單看一下。
有的家長很關心BC的畢業率、海外率等,這是今年我們高三學生截止到2月份為止錄取情況,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排名前50的、前100的、英國前10的、加拿大前10的、澳大利亞前8的offer也有好多。
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多元化國際課程的需求,我們去年引進了A-Level項目,組建了一個牛津實驗班。
為了激勵我們的學子能夠有更高的目標追求,去年開始設立高中獎學金制度,凡是申請到全球前5的獎學金較高30萬,申請到全球前10的獎學金20萬。均以當年US News排名結果為標準。
關于高中學籍問題,家長也比較關注。第一,我們高中是自主規劃的,注冊高中學籍的條件是學生一定要參加當地的中考,并且能夠提供中考的分數。家長需要自行咨詢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是否能夠轉學籍,不同地方政策也有區別。
第二,學生要參加我們學校的面試、考試。我們現在考試學科有兩門,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數學,還要加綜合面試。所以無論是A-Level也好,還是BC也好,英語和數學的考試成績需要達到學校錄取要求,綜合面試合格。
注冊BC學籍必須參加BC的入學考試,考試結果分為5個等級,一級/二級是全BC的課程,也就是它的學術性課程,難度比較大。三級/四級是半BC,課程選擇有一定要求。五級屬于英語需要強化類。
BC今年9月份對外規劃200名;A-Level今年9月份對外規劃:2個牛津實驗班,每班26人;A level普通班2個,每班26人。牛津實驗班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它對于學生英語、數學、綜合面試的要求都比較高。
還有家長也關注我們的學費,高中的學費每學期是43,000元,A level項目收費與BC一致。用畢業生家長的話說,楓華的性價比很高。
學生真實案例和成果
接下來展示一下我們學校的一些成果和活動,便于家長和學生更多地了解學校。我剛才講到藝術、運動、音樂對于人的潛能的喚醒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學校的素質類課程、拓展類課程與社團活動,總共有約200門,涉及到運動、藝術、音樂、科技、舞蹈、戲劇、語言等,這些課程基本上滿足了學生的需求。關于學校的德育藝術,特別是班級文化建設,我們所有的新生進校以后,都要參與班級命名,班級logo設計活動。
有一個學生要特別跟大家介紹,她曾經在上海的公辦學校,因為偏科,特別喜歡美術,她的美術作品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文化課是一個很大的難關。能否通過中考進普通高中是個大問題,家長焦慮,教師擔心。后來到楓華以后,該生參加了美術社團,很快做了社長,她的美術作品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認識她的人越來越多,關注她的人也越來越多,她一下子成為一個小名人。
接下來她做了幾件驚人的事情,實際上小姑娘剛來楓華是不怎么愛說話的,也不敢跟人交往。第一件事情她開始努力學習英語,兩個月時間里面,在班級里面成績達到第二名。
第二件事情是,她做出一個決定,要競選學生會主席,初賽自己經過了精心的準備,順利入圍。進了決賽以后,現場面對所有學生,她兩次把講稿都忘記了,較后在大家激勵下,她完成了演講,沒有想到她的票數較高,較終如愿當選學生會主席。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什么樣的學校是適合學生的學校,這個學校能給你的孩子提供平臺,孩子在學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學校就是適合他的學校。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能夠讓學生找到自信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如果在這所學校,學生能展示自己的特長,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這個時候學生就開始有自信了。一個人一旦有了舞臺有了自信,接下來才可能自主去學習。
有人常常問我說,我們孩子選擇什么樣的學校?我告訴家長兩點,第一,有沒有適合你孩子的課程?所謂適合就是在這個學校能夠找到適合孩子的課程。
第二有沒有展示孩子特長的舞臺?自信心是在展示、激勵中培養起來的,能夠培養孩子自信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還有多元的人文講座,我們現在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周末都有人文講座,我們會邀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教師當中的代表、家長當中的精英,甚至是學生當中的一些佼佼者來主講,讓學生更早了解行業,了解每個職業的特點,更早地確立未來目標和方向。
今天我跟大家主要交流的一個主題,就是喚醒每個人的潛能。首先每個人都是的,我們的家長、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要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潛能,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里的成功是基于和學生自己的昨天比較,而不是和別人比較。
教育就是喚醒每個學生的潛能,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四位一體的努力,聚焦孩子的終生發展與幸福人生,而不是眼前功利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