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遠播線上規劃教育展•上海站,今天在線上隆重開啟!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世外徐儉、平和萬瑋、西外林敏、教育專家陳默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諸位嘉賓大咖針對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各階段的規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規劃教育展中,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的林敏校長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國際化教育的再思考》的演講,針對目前國內的國際化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干貨滿滿。下面播播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他的精彩內容:
▲林校長的直播間實況截圖
演講嘉賓

林敏,復旦大學學士,英國利茲大學博士,曾在國外大學任教二十余年,曾任國外大學的教授博導、系主任、校長特別助理。十五年前辭去國外大學終身教授及系主任職位,回國在一塊稻田上創辦了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并擔任總校長至今。
演講內容
今天,林敏校長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幾點,相信這也是很多關注國際教育的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第一、國際化教育的好學校,要有哪些辦學理念
第二、師資團隊是國際化教育落地的
第三、不局限于應試教育的融合課堂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林校長的詳細解讀~
國際化教育的好學校
要有哪些辦學理念
在座的家長可能對我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我經常說我自己就是一個國際教育的產物。幾十年前,我大學畢業以后就出國了,在國外待了很長時間,讀了碩士,讀了博士,然后在國外大學任教,做教授、做系主任、做校長特別助理。15年前我回到國內,從一塊稻田辦起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是一所中國的國際化的學校,我說是中國的國際化學校,就是指我們的——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
西外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可以參加中考和高考。學校又有國際雙語課程班,可以參加IGCSE、A-level和AP考試,所以西外是一所綜合性的、多元化的,也是多通道的學校。
當年辦這所學校的時候,我做了很多的思考。我一直在想:一所好學校,特別是對中國孩子提供將來國際化教育的學校,到底應該有哪些辦學的理念?要有哪些能夠適合中國孩子成長發展的好課程。
我自己前25年在國內、后面20年在國外,較后又回到國內辦學,所以我很有感觸,而且很有體會,學校的辦學需要真正的中西融合學習素養和基礎,這非常重要。
我不是從書本上得來的一些思考,而是實實在在是我個人自己成長過程當中所體會和感悟。我認為一個真正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將來有競爭力的國際化的人才,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公民,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己的母語基礎的,這點很重要。
較近新冠疫情的沖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給我們提供了對國際課程、對國際化教育、對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一些新的反思和思考。
我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不能說孩子反正將來要出國到美國到英國去讀中學,只要把英語學好,只要把國際化的課程學好就行。
這個世界變化很大,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有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準備,既要有比較好的母語的基礎,同時也要具備雙語的能力。
所以西外的辦學理念,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當做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要替每一個學生創造出較大的潛力和價值。
我們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個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我們要培養世界公民,世界公民要具備應對未來社會各種挑戰能力,這點很重要。特別是較近這段期間,我們有沒有這種基本的素養?有沒有同理心?我們有沒有積極向上、友愛平等、合作服務、互尊自尊的人格?
既有中國情懷、民族認同,又有同理心、國際視野,這種叫做國際公民的素質。
國際公民的素質和我們的中國的文化認同不矛盾。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命運也和世界的發展和命運息息相關。要做一個全球化的Globalvillage的村民,不容易。要克服我們自己比較狹隘的一種視野和眼界,真正融入到世界的大家庭,同理心也好,責任感也好,這是孩子將來成長發展的很大的動力。
師資團隊是國際化教育落地的
小我和大我之間一定是要有連接的,西外也非常重視,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既有國內的中考高考課程、有國家課程,又有英國的IGCES課程A-level課程又有美國的AP課程。
那么這些課程怎么融合?怎么組合?我覺得一個學校的課程的落實很大程度上,要有一支好的師資團隊,這是國際化教育能夠落地的。
西外的師資團隊有國內的非常優秀的老師:國內將來中考高考把關的老師、華師大/復旦包括交大等等這些畢業的好老師。
另外西外還有一批海歸的師資團隊:有近百個外教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并且可喜的是我們的外教目前絕大部分都回來了,現在都在網上進行教學,能夠我們的國際化教育能夠順利的進行。
學校的教師學校教育國際化理念的真正實踐者。西外的教師,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學校也都很支持,鼓勵我們的老師不斷地提高他們自己的專業素養。
不局限于應試教育的融合課堂
西外課堂不僅僅是局限于應試課程,學生們首先要把中外的應試課程要學好、學扎實。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有拓展型、探究型的課程。
當初設計西外的課程的時候,我們就在想,怎么能夠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一種真正的有寬度和靈活性的課程。家長和孩子不需要在6歲的時候就定下來將來到底出國還是留在國內,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有很多不確定性。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有很多變數,包括家長自己也會有很多變數。
所以要讓孩子將來能夠在國內和國際課程之間,有各種各樣的交流融合,孩子無論是讀國際雙語課程,還是國內課程,都能培養基礎素養和能力、都能培養出雙語的能力,這樣將來孩子無論在國內的規劃還是國際的規劃中,都能出彩。
所以在課程的融合上,我下了很大的功夫,西外可能上海第一所開設真正的國內國際融合的創意課程。
中西融合的特色活動
在國際課程方面,西外是上海21所是教委批準的國際課程班,可以招上海市本地的學生和部分外地的學生,并且無論本地的學生還是外地的學生都有學籍,能拿到上海市教委頒發的高中國際課程的畢業。
在西外優秀的融合課程和國際課程之下,近幾年學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方向的畢業錄取的成績都不錯,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入國內外大學。
國內方向: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復旦、交大、中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香港理工大學、同濟、華師大、上外、上財大、武大。
國際方向:學生升入美國的賓大、康奈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南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華威大學、利茲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
無論選西外的國內課程班或雙語融合班,都要學好國家課程,但同時借鑒引入國外的課程資源,中外教合作教學,在學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培養孩子雙語能力、批判力、創新力與實踐動手能力。中國教育的扎實學科基礎與國際教育的個性特色發展相融合。打下寬厚的學習基礎。學生在小升初、初升高的過程中,可以在國內與國際的課程選擇中,切換自如,能有更靈活的選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