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北京站,今日在線上完美開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教育專家陳默女士、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女士、北外國際課程中心主任曹文教授、海淀凱文馬德玲副校長、中育貝拉田敏校長、諾德安達鐵艷校長、清華附中國際王實先生、北外國際高中名譽校長劉杰、清華志清吳樹珊校長、提雅學園鄭方圓規劃官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諸位嘉賓大咖針對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各階段的備考、規劃、培養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主任曹文教授,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大學的選擇在高中》的演講,數千名學生家長在直播間積極互動,表示收獲頗豐。下面播播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曹文教授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大學的選擇在高中》的演講
主講嘉賓
曹文
劍橋學子的家長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
劍橋國際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2018—2021)
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曹文教授是英語教育的專家,從事英語教育與研究三十年,近年深入英語教育和國際教育領域。從教大學生轉而進入青少英語教育和國際教育領域,她以顛覆傳統英語學習的理念和實踐,培養了包括自己兒子在內的一批批英語學霸。
她的兒子從9歲開始英文寫作;在12歲時就已獨立完成累計二十余萬字的英文科幻小說,并出版;在13歲時擔任了兩個系列英語分級讀物外研社版的中文翻譯;在15歲時取得了雅思8.0分的優異成績;在18歲時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正式錄取確認。
著有《英語,兒子“教”我學》、《英語,孩子這樣學》和《英語,閱讀是金》等有關家庭英語教育的專著。
演講內容
今天,曹文教授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幾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第一、為什么大學的選擇在高中?
第二、如何選一個好高中?
第三、如何為這種選擇做好準備?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她的詳細解答~
▲曹文女士直播間實況
各位家長、同學,大家好,這里是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的現場,我是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的曹文。今天的分享是由我和我的兩位同事共同為大家準備的。
在分享開始前,我想給大家提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希望孩子和家長一起參加我們這個分享會,因為高中的選擇是人生的大事,希望家長和孩子都能夠做出明明白白的選擇,一旦選擇確定以后,可以相互鼓勵和支持。第二個要求是希望您拿出筆和紙,對我們分享會中的一些要點做一下記錄,加強記憶,那么我們現在就開始我們的分享。
我們進入國際教育這個領域,一般來說都會有五個關鍵的問題:要不要本科出國?如何選擇高中?如何選擇國際課程?如何選擇國際學校?以及,如何進入目標大學?
我想今天在現場的孩子們和家長們對第一個問題都有了非常明確的決定,就是要本科出國留學,而對于較后一個問題呢,是我們進入高中以后必須要考量的。今天的分享會,我們集中回答中間的這三個問題,對高中課程以及高中學校的選擇。
我們把它分成三點,第一點就是說為什么大學的選擇在高中?第二就是如何選?第三是如何為這種選擇做好準備。
為什么說大學的選擇在高中?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先來一段快速答題,一共五道題:
海外大學申請看什么成績?你可以想一想,也可以寫下來,等講完這一段我會和大家說答案,大家可以把我的答案和您的答案對比一下。
第二是,只看成績嗎?是還是不是,如果不是,還看什么?
第三個是,什么時候開始申請?高一、高二、高三,哪個時間點?
第四個是,有統一的錄取標準嗎?比如像我們的高考,是看錄取分數線。
第五個問題是,進入大學就都能畢業嗎?
思考了這五個問題后,我們來進行下一步的解讀。
其實對于大學的選擇,在高中為什么提出“為什么”這樣一個問號,我們是用倒推法。首先要看國外的大學對于國際學生入學有什么硬要求,前面總結了三個錄取的硬條件:①高中成績;②外語水平;③活動特長。
下面把這三個硬條件做個一一解讀,并用實際案例,讓大家理解得更清楚。
我們先看第一個,“高中成績”。中國大學面向絕大部分孩子的錄取要求,就是看高考成績,過線就錄取,不過線就做另外的選擇。但是國外大學在這一點上有重要的區別,他們有些看高考成績,但是所有大學會看孩子高一、高二和高三的成績。我們在PPT上看到還有一個初三的成績,是為什么呢?因為在美國,高中是四年學制,所以有些美國大學在要求孩子提供成績的時候,是需要把初三成績單也提交上去的。
這張PPT雖然簡單,但如果我們聚焦一點講:為什么大學的選擇在高中,就在于這張PPT。可以說,如果孩子選擇了出國留學,他的高考從初三的第一天就開始了。
如果孩子的目標是世界甚至是大學的話,我們需要孩子從初三到高三的每次課程成績都能達到他的水平,反應他真實的實力。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高中的選擇,在高中課程的選擇中,一定要把這個考量放進去,要選擇孩子有把握學好的高中課程。
講完第一點,我們來看第二點,就是“外語水平”,也即英語水平。在這里我們分別舉英美兩個國家有代表性的大學對外語水平的要求。
我們先看美國耶魯大學,在其官網上,它明確提出來英語的要求是托福100分,雅思要7.0及以上。我們再看US News美國大學排行榜中,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我們分別抽取了排名前10的,前50的,和100左右的大學對于語言成績的較低要求,分別列有托福和雅思,我們從表中可以看出,托福一般都要求80分以上,大學要求100分;雅思要求6.5以上,大學會要求7.0分。這是美國。
我們現在再看看英國,舉一個劍橋大學的例子,在劍橋大學的官網上,它明確提出,雅思總分要達到7.5分,同時它提出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小分要達到7.0甚至更高,還提出一個條件,叫做achieved in one sitting,即在一次考試中達成這樣的成績。我們知道托福是可以拼分的,但是劍橋大學提出不能拼分,必須一次達成這樣的要求。對于托福,劍橋大學提出來要達到110分,同時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要達到25分以上。
我們再看看根據泰晤士報英國大學的排名,英國前50的大學對于國際學生英語成績的要求,這里列舉的都是雅思,后面的小括號里指的是小分。我們可以看到要求較高的是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一樣。排名第21位的是我讀博士的母校,諾丁漢大學,它要求是6.5分,小分不得低于6.0分。排名49位的學校,分數線是6.0分,小分不得低于6.5分。
我們總結一下,基本上雅思較低都要求6.0,是6.5,托福都要求80分以上,那么這兩個分數意味著什么?
我們用大家熟悉的中考和高考英語來做個對比。
大家看這個圖,只看中間三列: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雅思和托福。我們剛才講到6.5是一個檻,那相當于托福的80分以上,它和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也即我們孩子在課內學的英語的對比程度是什么呢?我們找到高考了嗎?其實是遠遠高于高考的,更不要說學校7.0和7.5的要求了。
而我們高考的英語大致上是雅思和托福的什么水平呢?大家從屏幕上也可以看到,大致是4.5,30多分的樣子。這是高考的要求,中考就更低了。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海外大學對于孩子英語水平的要求,和我們課內對孩子英語水平的要求,差距是非常之大的。所以要讀國際課程,家長和孩子不能僅僅滿足于孩子在課內的英語很好,課內的英語考試成績很高,因為即使考試成績頂到頭,可能都無法達到國外大學對孩子英語水平的要求。
較后講第三個硬條件,就是“活動和特長”。活動和特長是通過什么來反映出來的呢?是通過個人陳述,叫Personal statement。這個在中國高考中是不需要的,但是在申請國外大學的時候,前面說的高中成績和英語成績叫“硬成績”;那么活動和特長就是“軟實力”。
我們先看美國,美國的申請都要走一個叫做THE COMMON APPLICATION,有點像咱們高考志愿填報網的性質。
在這個申請網上,所有孩子申請美國大學都要寫一篇250-650字的作文,這個作文出了七個題目,大致是比如說寫一個屬于你的故事,寫一次挑戰/失敗的經歷,寫一次你挑戰權威的經歷,寫你解決了什么問題,蛻變的經歷,陶醉的事情,還有一個自選作文。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孩子寫一個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故事。同時,在THE COMMON APPLICATION網上,還有一個要求是讓孩子填十項活動,這是美國。
我們再看英國,英國也有一個與THE COMMON APPLICATION類似的網叫做UCAS,也要求孩子們寫作文,這個作文要求有4000個字符。
在作文里,孩子們要寫什么呢?
首先孩子要了解未來學習的專業對他的要求,然后根據這些要求來解讀自己的理想和對專業的熱愛;從教育、工作或活動中獲取的相關經驗、技能和成就;參與的俱樂部或社團,就業經歷,還有志愿者工作;參與的各類競賽和項目;參與的大學體驗課、夏校等。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體驗的話,孩子們是很難把自己的個人陳述寫出精彩來的。
與這三個硬條件同樣重要的還有三個事實:第一個事實是大學的規劃自主權。
這一點我們要進行深刻的領悟,領悟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說海外的大學從來沒有統一劃一的錄取標準,不僅國家之間、大學之間會有所不同,甚至同一所大學不同專業都有可能不同。
還有就是對分數線的規定,剛才我們說到的雅思和托福,盡管規定了分數線,但也不是說成績達標了就一定會被錄取,或者不達標就肯定不會被錄取。這個規劃自主權對我們的啟發是什么呢?就是孩子們越早確定目標國家、大學和專業,那么他的準備就會更精準、更從容,這是第一個事實。
第二個事實是申請時間點。
剛才也問了大家這個問題,我們中國大學的錄取有時候甚至是在高考結束后才填寫志愿,但是在海外,申請的時間點是高三的第一學期,像英國的一些學校比如牛津和劍橋,都是10月15日申請截止。像美國大學的早申10月30日就截止,而絕大多數大學基本上在12月31日是截止日期。雖然有些大學會采取滾動規劃,但一般來說,在第二年都招不滿學生的大學,都不是競爭力強的大學。
這個時間點給我們的啟發是什么?我們說高中三年,其實孩子要是申請大學的話,高一和高二他們就必須出彩,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壓到高三來做,因為那個時候申請、錄取已經幾乎結束了。這是第二個事實。
那么第三個事實,也非常不一樣,就是寬進嚴出。
我們知道中國的大學進很難,但是要畢業,只要好好學習,基本上都能夠畢業。而海外大學實施的是寬進嚴出政策,比如有數據說美國在標準學制內的畢業率平均只有60%,而英國有些大學實施了末位淘汰制,比如成績排名較后的10%都要淘汰,另選其他大學。
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我們的高中課程,學好了不僅是為了申請到理想的大學,還為了進入大學以后能夠更加輕松、從容地學習,在標準學制內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所以這三個事實,和我們剛才列舉的錄取三個硬條件同樣重要。
講完這些我們就開始對答案了,還記得我們一開始提的五個問題嗎?
首先,看什么成績?看高中成績、英語成績,其實還有一個是添彩成績;
第二個問題,只看成績嗎?答案是還有個人陳述,推薦信,有些大學像劍橋和牛津是必須要有面試的,美國的很多大學還要求孩子寫很多小作文。所以這些反應了孩子的軟實力。
什么時候開始申請?高三第一學期。
有統一的錄取標準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學校都有高度的規劃自主權。
較后一個是,進入大學都能畢業嗎?海外大學實行的是“寬進嚴出”的政策。
高中的選擇很重要,如何選?
那么講完了第一部分:為什么大學的選擇在高中,我們就知道了高中選擇的重要性。于是我們就到第二個問題,如何選?
我們仍然先來快速答題:大家對普高很熟悉,那么同普高相比,國際課程認可度更高嗎?難度比普高更大還是更小?國際課程較關鍵看什么?如果孩子選普高,那么在申請時必須有高考成績嗎?中國高中畢業可以海外的大學嗎?
大家想一想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后面這部分我們將說說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寫了一本書,今年上半年會出版,叫做《為了的遇見——走進世界大學的有故事的孩子啟示錄》,雖然認識非常多這樣的孩子,但是我特意挑選了這八個孩子。
這八個孩子有什么特點呢?首先這本書講述了他們出國留學的決定,高中課程的選擇,英語素養的提升,課外活動的出彩,大學申請的歷練。等于是一個完整的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路線圖。
較有特點的是這八個孩子有的是學中國普高,有的是學劍橋國際高中課程A-Level,有的是學國際預科課程IBDP,有的是學美國大學先修課AP,但所有人都是在中國完成了他們的高中學業,較后他們都走進了美國排名前10和英國排名前5的大學,而學的專業也非常豐富。
那么從這個八個孩子的經歷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那就是學好任何高中課程都可以進到世界大學,這是前提,但不是全部。
高中課程其實有非常多的選擇,比如中國普高、A-Level、IBDP,還有外國某省/州/學區/高中的課程,AP課程,大家可能也聽說過SAT/ACT課程,那么考量這些高中課程,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一個它是不是完整的高中課程體系;第二個是大學的認可度;第三個是必要性。
那么我們看一看,前四個是高中課程體系,而AP不是,所以如果用AP申請海外大學,必須在前四個中選一個課程體系來學。SAT/ACT是美國的高考,它更不是高中課程。
認可度方面,前四個,大學都認可,后兩個雖然是美國的特產,但是用它來申請英國、澳洲、加拿大的大學也都會多多少少獲得一些認可,尤其是大學。
必要性方面,是前四個必選其一,后兩個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會有這方面的要求。
那么大家要問了,有沒有什么考量的標準,讓我知道一個課程是好還是不合適?
在這里我給大家三個要素,第一個是這個課程能學得好;第二個是能考得好;第三個是能認得好。當然,所有這些前提是孩子好好學,我這里說的是課程本身的特性。
先說“能學得好”,從家長的角度,我們可以問這些問題作出判斷:
一個是:好老師多嗎?——
有這個課程體系教學經驗的老師全球有多少?中國有多少?挑選的余地大嗎?
這個課程體系是否有專業的團隊專門為教師提供持續的培訓和認證?
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老師,你會被這個課程體系的發展前途所吸引嗎?
第二個我們要問的是:好資源多嗎?——
這個課程體系是否為老師的教學提供指定的教材和很多資源,老師達到基本教學要求、這些資源都是官方發布、對老師和學生都公開?
接下來我們看什么課程“能考得好”。
第一個我們要看考試標準化程度,什么叫標準化,就是統一大綱、統一出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評分,比較典型的就是高考。而IBDP和A-Level標準化程度比高考還高,因為是全球統考。
標準化程度高帶來的好處是成績之間的可比性強,認可度高。而非標準化考試,比如在這所學校是95分,在那所學校是76分,能說95分一定比76分強嗎?不能這么。非標準化考試比較典型的是中國的高中課程,沒有統一的考試,所以成績單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孩子的實力。
標準化考試我們要問出題靠譜么?是不是忽上忽下沒個準,偏離考試大綱的要求?還有判卷靠譜嗎?有專業評卷團隊嗎?有成績申訴機制嗎?這些都是可以問的。還有考試會考慮國際學生的特點,控制英文難度嗎,別孩子本身數學能力很高,就因為沒讀懂英文題目,結果把題答錯了。
第二個大家也很好理解,就是考試的資源多不多,是否有很多官方提供的備考資源和以往的考題?每次考試后,是否有對學生、學校和全球的成績進行分析,指導后續的教學和學習?
下面我們說較后一個,就是“能認得好”。對于一個課程的認可度,我們可以問這些問題作出判斷:
第一個是,對這個課程體系的認可,是否出現在不同國家的很多大學官網的錄取要求中?
第二個是,這個課程體系的成績單,是不是不用第三方認證或者申請者的解讀就可以被大學接受?
第三個是,大學是否可以根據這個課程體系所取得的成績轉換一部分大學的學分?像IB和A-Level在一些大學是可以轉學分的。
第四個是,哪怕在大學申請的較后一刻我們改變了留學的國家或學校,這個課程體系不僅不會造成任何影響,而且競爭力絲毫不減?
講完我們總結下,較符合這三個要素的課程是A-Level和IBDP;需要特定目標選擇的課程是中國普高和外國某省/州/學區/高中的課程;需要搭配高中課程的選擇的是AP和SAT/ACT。
還有一點是就是,如果我們沒有把握,就不要選擇小眾、成功案例少的課程體系,還是隨大流的好。
我們把這些課程,以美國大學和英國大學的要求做一個對比。
美國大學是四年學制——
如果學A-Level或IBDP,要求學生提供高中成績單+全球統考成績或預測成績。
如果學中國普高,要求提供高中成績單+SAT/ACT、AP成績(添彩項)。
如果是學外國某省/州/學區/高中的課程:同中國普高。
英國大學是三年學制——
如果孩子學A-Level或IBDP:只需要預測成績。
如果是學中國普高,有點復雜:高中三年成績+一年預科成績;部分大學高考成績達到一定要求或提交SAT/ACT/AP成績可免預科。
如果是學外國某省/州/學區/高中的課程:需要查詢目標大學和目標專業的要求。
在課程選擇中,家長還容易存在一些誤區,讀一讀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的:有好的中國高考成績就行?學A-Level只能去英國?IBDP難度較高?要去美國就學AP?某國外高中畢業證更能申請到好大學?或者聽學校的一面之詞。
但事實是什么呢?
首先,如果學普高,不僅要有高考成績,還要有高中三年成績單,同時這些只是錄取的參考項之一,并不是全部。
學A-Level只能去英國,就更是無稽之談。學中國高中課程都可以申請全球任何大學,更不要說A-Level,其考試的全球標準化備受認可。A-Level只需學習3-4門課程。
IBDP是不是很難?其實課程沒有難易之分,只有說更適合哪些孩子。任何課程如果打著容易學、容易過的旗號,它早晚要出事。IBDP只需要學習6門課程。
要去美國就學AP?美國大學對普高、A-Level和IBDP均認可,AP成績不能替代這些高中課程成績。AP學習門數不限,確實是添彩項。
某國外高中畢業證更能申請到好大學嗎?高中真實且過硬的成績是標準。
較后一個也是一樣的,大家不能光聽學校的一面之詞,重要信息一定要有第三方認證,可以訪問大學官網或者直接發郵件給大學規劃部門。
我們剛才都談的是選擇課程,那么怎么來選擇學校呢?對家長來說選擇學校的要素只需要一個:什么好都不如老師好,因為老師的高度決定學校和孩子發展的高度。
所以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學校的校長和學術領導團隊都是誰,是否具有強大的學術背景、豐富的國際課程經驗、培養孩子的成功案例,而且比較穩定。
一旦這些確定,就不用再挑了,因為只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其它一切都交給他們把關就好。這是我給大家提供的一個選學校的,非常高效的標準。
下面又到了對答案的時間了——
同普高相比,國際課程的認可度更高嗎?回答是,標準化程度越高的課程,認可度就越高。
至于課程難度的大和小,沒有可比性,適合度才是重要的。
那么選課程較關鍵看什么?老師,老師,老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選擇普高必須有高考成績嗎?其實,各個大學要求不同,但由于中國高考的標準化不夠,一般大學還是希望有高考成績,這樣才有可比性。
較后一個,中國高中畢業可以大學嗎?其實英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都是三年學制,所以這兩個國家的有些大學或許需要一年預科,才能進入他們的大一學習。
如何為這種選擇做好準備?
接下來我們說較后一個問題,咋準備?
我們錄取過很多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學生更適合國際課程。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首先要做好的是,按照中國標準學好課內課程,不一定要拔尖,但一定要學懂。還有一個就是我剛才講到的,一定要按國際標準來學英語,因為中國課內英語標準與國際上錄取學生的標準差距很大。同時要配合大量的中英文閱讀,還要運動,要學國學,要培養一個特長。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較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是培養閱讀大量中英文讀物的習慣。我們在面試的時候一定會問孩子,你做不做閱讀,閱讀到什么程度,這一點是可以考量孩子的閱讀能力、知識的廣博、思維能力等。
九年義務教育完成后,在孩子準備進入高中時,較理想的狀態是:身心健康;雅思6.0+,較低不低于4.5;無障礙閱讀英文原版通識讀物,比如《哈利波特》;一項特長或愛好;一次微留學經歷,不是去國外玩一圈,而是真的去國外學習了;盡早確定留學的國際、大學和專業。
把這些做好后,高中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英語、學科和人文出彩,可圈可點的事情,較后申請大學的時候,把硬邦邦的成績拿出來給大學看。這可以助力孩子在全球的平臺上填寫他們的高考志愿,不僅僅是中國大學,還有中國大學的提前規劃,還有海外大學,孩子都能夠非常自信地提交申請并且較后走進自己的夢校。
總結一下,關于《大學的選擇在高中》,我們講了三個問題:
① 為什么?
出口和入口/高中/英語/軟實力。
② 如何選?
學得好/考得好/認得好/老師好。
③ 咋準備?
健康/英語/學科/特長/目標。
較后,我想說一說我所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我們是專注于A-Level,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校園內。我們還有以下五個“”,歡迎大家了解。
我們培養“有故事”的孩子,什么是“有故事”的孩子?
真正知道自己的夢想 Dream to lead;
真心喜歡自己選擇 Passion to inspire;
真情分享自己的所有 Share to impact;
真誠堅守自己的信仰 Persist to succeed;
我在這里期待與所有擁有這四個“真”的孩子相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家長們、孩子們的收看,謝謝大家!
錯過了本次線上峰會直播的家長也不用擔心,現在可以報名遠播教育3月21-22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杭州站和廣州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長也可以關注遠播接下來即將在7個城市舉辦的在線展會:
每場在線峰會,遠播都將邀請國際學校和重磅嘉賓大咖,讓我們相約線上,足不出戶一站式解決規劃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