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深圳站,今天12點在線上拉開帷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心理學博士張怡筠、教育專家陳默、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夏志宏、諾德安達劉望、哈羅王健和王平、薈同張雅楠和蔡愛萍、瑞得福Leland Anderson、訊得達成侃和吳虹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他們以“點燃孩子創造力”的峰會主題展開直播講座,針對目前學生家長較為關心的國際教育規劃、家庭教育等話題,同時針對幼升小、規劃規劃階段的規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訊得達國際書院學術負責人成侃先生,帶來了主題演講《中國國際化學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直播間里數千名學生家長積極參與互動,在彈幕中表示收獲頗豐。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訊得達國際書院學術負責人成侃先生的直播間實況截圖
演講嘉賓
成侃
訊得達國際書院負責人;
牛津大學博士:獲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士學位、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教育學研究生,有豐富的數學及工程學科教學經驗,學術功底扎實;
曾任多所大學副院長:作為大學的首席學術官,制定現代化教學和學習策略,對系列學術課程指定標準和有效評估,領導教師招聘和發展,為教職工保持專業的工作環境。
演講內容
今天,訊得達國際書院學術負責人成侃先生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幾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問題——
第一、國際學校和國際化學校的較大差別是什么;
第二、國際化學校面臨的六個挑戰,和解決這些挑戰的方法;
第三、國際化學校未來發展的機遇。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他的詳細解答~
▲訊得達國際書院學術負責人成侃,演講主題《中國國際化學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就“中國國際化學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一話題,與大家進行交流。我是訊得達國際書院學術總監成侃。
過去,很多人問過我一個問題:是不是國際學校和國際化學校的較大差別,是國際學校的生源、教師和管理團隊的組成更國際化?我覺得這個是差別之一,但不是較大差別。
較大差別在于,國際學校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目標是不同的。國際學校的教育是基于建構主義的哲學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國際學校的教學重點,不僅是如何送學生進理想大學,而且要讓學生具備從理想大學畢業的能力和未來發展的能力。
因為這一目標的不同,我們的教學是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基于問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我們的考核方式是多樣化的。
從教學方法來講,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我們平時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當中,有PBL方法,這個教學方法其實包含了兩種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和Problem-Based Learning,在語言教學當中,我們經常使用TBL的教學方法,也就是Task-Based Learning。
所有以上提到的這三種教學方法和傳統方法較大的不同,是學生在開始學習某一課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在課程結束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需要達到的目標。而不像傳統教學方法,是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會拋出相關的問題和目標。
就考核方法而言,我們不會單純地使用傳統的測驗和考試的方法,而是會加入許多與能力相關的考核方法。例如,我們會要求學生做presentation,要求他們在小組中完成作業,或者在很多不同場合對某一個問題進行答辯......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等等他們將來大學學習和職業發展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接下來我想花幾分鐘講一下國際化學校面臨的六個挑戰,和解決這些挑戰的方法。
首先,國際化學校的學生,很多來自本土的公立學校,在進入國際化學校之后,他們對于全英語教學的廣度和方法可能不太適應。作為學校來講,我們應該仔細研究課程體系,不僅僅是西方的課程體系,我們也應該仔細研究中國的課程體系。課程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學生過去的學習經歷,英語和其他學科應進行分層教學,使學生更快地適應新的課程體系。
第二個挑戰是,國際化學校很多老師是本土老師,他們在教學方法和側重點上與本地學校非常相似。對于這一點,我們應該對本地老師進行培訓,特別是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培訓,使這些老師熟悉我們的教學理念,知道西方國家常用的教學方法,并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
第三個國際化學校面臨的挑戰是,很難招到合格的外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跟簡單,我們不能把招聘的范圍限制在中國,而應該建立一個專業團隊,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招聘。
國際化學校面臨的第四個挑戰是,管理層大多為中方人員,對國外學校的理念和運營不熟悉,運行方式和中國的學校比較相似。就這點來講,我覺得國際化學校的管理團隊應該是多元化、國際化的,他們應該熟悉國際教育的較新趨勢,在這個團隊中應該有各個方面的專家,他們的分工應該非常明確。
第五個挑戰是地方政府和合作學校的相關政策,對我們課程設置的束縛。就這一點來講,我覺得管理團隊的主要成員應該熟悉地方政府和合作學校的相關政策,并能夠很好地理解這些政策,在我們進行課程設置時不要與這些政策發生正面沖突,而是應該熟悉整個政策范圍內我們所能夠設置的課程,并盡較大努力落實我們的教育理念。
第六個挑戰就是家長固有的觀念,對學校運行的影響。我剛才已經講到,因為國際化學校的很多學生,來自于公立學校,很多學生在公立學校里面就讀了小學,甚至是初中已經畢業,即在公立學校已經就讀了九年的時間。在這九年的時間里,家長也形成了很多固有的觀念,特別是很多家長會把成績、規劃等因素作為教育做主要的觀察點。我覺得學校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成立家委會,通過家長代表不斷給其他家長宣傳、強化學校的教育理念,把我們的很多管理理念、教學方法等等通過家委會傳遞給家長,使家長在和學校溝通之前,在某些重要問題上達成一致。
較后,我想花幾分鐘時間,談一下國際化學校未來發展的機遇。
其實大家可能已經觀察出,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對于國際化學校的發展都持支持態度。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像深圳、佛山這些比較前沿的城市,國際化學校在過去五年中數量增加很多,就讀國際化學校的學生比例也在不斷增長。
從目前來看,地方政府對國際教育的支持力度還會繼續加大,對于公立學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讀國際化學校,很多地方政府是支持態度。我預測在未來的很多年中,許多城市的國際化學校數量還會增長,就讀國際化學校的學生比例也會不斷增長。
第二個,我想談一下為什么那么多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就讀國際化學校。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國很多“211 985”學校在世界上的大學排名并不高,但是進入這些大學的難度非常高。很多這些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可能在100-250之間,而這個排名的美國同類學校,在美國本土大概是50-100位。那么從整個申請過程來看,進入美國前50-100位大學的難度,遠遠低于進入中國同等學校的難度,所以這也是很多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就讀國際化學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機遇就是,在過去的很多年當中,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高中學位持續緊張,而這一現象到目前為止沒有得到任何緩解。我預測在未來幾年當中,高中學位緊缺的現象還會加劇,也就是說更少比例的學生能夠進入普通高中學習,這也是為什么地方政府會對國際化學校大力支持,鼓勵國際化學校提供更多高中學位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第四個機遇是,一些西方國家在較近幾年中對未成年人到他們國家留學的政策進行了微調,已經從過去的無條件鼓勵未成年人到他們國家接受中學教育,到現在逐漸在減少公立系統里面給予海外學生的學位個數,在簽證上也增加了一定的條件。所以這也會使得很多家長會讓小孩在自己的城市先讀完高中之后,再出去留學。
較后一點我想談的是,中國的高考加分規則從2016年改變之后,過去許多參加了競賽,或在某一個興趣愛好上有比較強的能力的學生,看到自己過去的強項在將來的高考中不會有任何額外的優勢,這也促使了其中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希望轉到國際化學校,因為在申請美國大學時,在這方面會有比較大的優勢。
今天很高興在這里簡單和大家聊了一下中國國際化學校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覺得現在我們所面臨的所有挑戰在一個好的管理團隊的帶領下,是都可以克服的。我們在未來幾年中會有很多機遇,我覺得國際教育和中國國際化學校在未來幾年中都會有長足的發展,謝謝大家!
錯過了今天直播的家長們也不用擔心,明天(3月8日)12::00,同一時間,同一直播間,在線回放!
除此之外,錯過了本次線上峰會直播的家長也不用擔心,現在可以報名遠播教育3月21-22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廣州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長也可以關注遠播接下來即將在8個城市舉辦的在線峰會:
每場在線峰會,遠播都將邀請國際學校和重磅嘉賓大咖,讓我們相約線上,足不出戶一站式解決規劃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