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深圳站,今天12點在線上拉開帷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心理學博士張怡筠、教育專家陳默、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夏志宏、諾德安達劉望、哈羅王健和王平、薈同張雅楠和蔡愛萍、瑞得福LelandAnderson、訊得達成侃和吳虹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他們以“點燃孩子創造力”的峰會主題展開直播講座,針對目前學生家長較為關心的國際教育規劃、家庭教育等話題,同時針對幼升小、規劃規劃階段的規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愛文創新教育中心主任、愛文深圳校區幼兒園園長徐吉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帶娃十二時辰,你需要一份“科學教育手冊”》的演講,數千名學生家長在直播間積極互動,在彈幕中表示收獲頗豐。下面阿擇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徐吉老師的直播間實況截圖
演講嘉賓

徐吉
國內外幼教領域創新先鋒;
沉浸式語言教育專家;
現任愛文創新教育中心主任;
愛文深圳校區幼兒園園長
演講內容
今天,徐吉老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三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第一、家長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第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成長需要培養哪5個方面?
第三、實際在家科學帶娃的經驗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徐吉老師的詳細解答~

▲徐吉老師正在直播
大家好,我叫徐吉,非常高興能夠通過直播的方式跟大家分享科學帶娃的信息。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前在美國攻讀教育的碩士學歷,從事教育大概有小20年之久,我也是愛文紐約校區的創始成員之一,去年我和我的先生和帶著我家的兩個寶貝一起從愛文紐約深圳來開辦我們的愛文深圳校區,在愛文深圳校區,我擔任幼兒園園長的職位。
今天通過這樣一個機會,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就叫《帶娃十二時辰,你需要一份“科學教育手冊”》。
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題目?主要是在疫情期間,我收到了很多的家長詢問我在家帶娃的一些經驗,剛好在今天,我想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跟大家一一分享。希望能通過遠播的平臺幫助到更多目前在家帶娃的家長朋友們。
01.家長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有很多家長在疫情期間給我發信息,或寫郵件告訴我,他們有的全職在家,要兼顧家務,要兼顧自己的工作,還要陪娃。我相信大家面臨的挑戰都是不一樣的。當我詢問到每個家長都具體面臨什么樣挑戰的時候,我發現答案是五花八門的,這是因為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我歸納了三點,這三點概括了大家所面臨的所有挑戰。
第一種家長是,我不知道該怎么帶娃,不知道從何做起,我也不是學教育的,我該怎么辦?
第二種家長是,我知道怎么帶娃,但是既要兼顧家務,也要在家里工作,沒有時間帶娃怎么辦?
還有一種家長是,我知道怎么帶娃,也有時間,可是還是覺得hold不住。
02.孩子成長需要培養哪些方面?
在提出解決方案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科學育兒背后需要的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不光能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注重什么,還可以幫助家長在之后規劃的過程中,看看這些學校是不是有平衡的課程體系和時間安排,幫助孩子平衡發展。
第一個方面,語言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交流必備的技能之一。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們,鼓勵他們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去傾聽別人的分享,并正確地運用語言的使用技能以及理解能力。作為家長,希望我們可以在家里給孩子創造想說、敢說、喜歡說、愿意說、有機會說的這樣一個積極應答的環境。要鼓勵孩子,當他們感覺到難過、不開心的時候,不要只是用扔東西、哭鬧或者是生氣去表達自己的感情,要用語言去跟家長去溝通。
第二個方面,是認知方面技能的培養。清楚、有目的地培養孩子在每一個方面知識的儲備。特別想提醒大家,我們在灌輸式知識儲備的過程之中,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對自己對周圍的一些事物現象能夠產生興趣、有好奇心、有求知的欲望,并用他們自己的感官、動手、動腦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并試圖找到答案,這個過程要比結果更重要。
比如說在家里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做數學,較后的答案其實并不是我們較終追求的結果,較重要的是孩子從看到這個題目到較后解答出來他是怎樣一個思考的思路,并且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去解答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比他較后的結果導向更重要。
第三個方面,是情感技能的培養。這個技能需要水滴石穿,也就是說要滲透在我們家庭生活的每個細節中。我們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被關愛、被支持的,并且有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只有他們自己能夠正確地抒發自己的感受,才能建立同理心,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接下來的一個技能是體能,這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我們更是注重了身體的重要性,健康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能夠在一個情緒安定的環境中成長。說到體能,分為了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大智體運動技能,比如說跳、跑、跳,還有是精細運動技能,希望孩子在這兩個部分都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較后一點,自助能力的培養。我們希望孩子在家長老師的帶領下去嘗試不同的技能,從而能夠獨立地去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生活。很多家長想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去學習,所以他幫孩子做了很多事。但其實有大量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的自助能力非常重要。
從小小班開始,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夠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自己洗手、上洗手間;對于大班的小朋友,他需要自己整理書包、整理柜子,做簡單的家務;更大點的孩子,需要自己去整理整個房間,并且幫助家長做一些公共區間的打掃工作。每一個階段的孩子對于自主能力的培養都會有不同的標準。
03.科學帶娃的經驗和建議
知道了孩子全面發展必備的五個方面之后,我們看看具體對于前面說的三類家長,有哪些好的建議。

從第一類開始,那些不知道該怎么帶娃的家長。首先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這個事實,雖然你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但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就好像一個圓的兩邊,必須要緊密的結合到一起,才能把孩子全面教育好。
建議這一類家長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說你希望孩子在哪一個方面有所鍛煉。如果說希望孩子在體能上有所鍛煉,接下來的20分鐘時間,你可能就要跟孩子在家里一起做廣播體操、親子瑜伽等體能上的活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自助能力的培養,就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剛開始需要家長做示范工作,手把手帶孩子,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并且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
第二點,建議家長合理利用資源。我們現在的網絡非常發達,在網站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資源,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分清網站上的資源,哪些是適合我孩子的,哪些并不適合我的孩子,然后把那些適合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在家里做一個時間表,好好去利用。
興趣是的老師,雖然在網絡上有不同的資源,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你是較了解他的,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就需要你到網上去找尋這些資料,并且幫助孩子在他們的興趣點上發展下去。
在這里我還特別想強調每天堅持閱讀的重要性。現在有好多更輕松的方法閱讀,給孩子讀電子書,或者是網上也會有圖書的閱讀。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如果真的是想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的方法就是較原始的,你需要拿一本書坐在孩子的旁邊,一對一跟孩子堅持每天閱讀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類家長是,我知道該怎么帶娃,但是我沒有時間怎么辦?很多家長有不同的客觀原因,沒有太多的時間能夠陪伴自己的孩子。我在這里建議家長有一個非常高效的作息,在這樣一個高效作息時間內,你一定可以找到固定跟孩子互動的時間。我們遵循的原則是在固定的互動時間里,家長能夠示范,再到協助,較后到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一個過程。
在這里的重點并不是說我們的家長需要一直陪伴我們的孩子,而是能夠在這段時間里高效地去引導孩子,盡快幫助他們獨立起來。家長還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比如早上你要參加一個電話會議,那就可以給孩子交代一下,說“接下來媽媽或爸爸需要在另外一個房間有一個電話會議,這是你需要完成的任務單”,做好任務單也需要家長提前做準備。要記得,這個任務單上的任務,一定是你已經引導協助過,現在需要孩子獨立嘗試完成的。
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家長把家里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孩子安靜閱讀的地方,一部分是孩子搭建手工的地方,一部分是畫畫的地方等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知道我在每一個地方都需要做什么,需要關注點在哪里,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這樣他就不會總是尋求家長的幫助。
學習是無處不在的,當家長覺得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完全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在做飯的時候,孩子可以變成一個非常好的小幫手,根據他的能力一點一點給他布置任務,比如說從剝蒜剝蔥開始,再到幫你洗漱東西等。大量的研究發現,在家里經常做家務,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較后一類家長是,知道在家怎么帶娃,也有時間,但還是hold不住,怎么辦?世界上沒有優秀的家長,我們總是有空間去進步,所以千萬不要內疚,保持積極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這類家長就需要我們家庭共同分擔,我們可以動員所有成員,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一些事。
界限明確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家庭成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就好比是我們孩子在學校里,在班級里,他們需要尊重遵守班級規則一樣,在愛文我們的孩子只需要尊重三點:歡迎,安全、尊重。給孩子立好這三個規則,他們會自然而然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遵守。
建議家長在家里,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能夠制定出自己家里的一個家庭規則,幫助孩子們早早地建立界限。孩子不會覺得家庭規則只是為了限制他的,這個家庭規則適用于每一個人,如果當爸爸媽媽沒有做到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給我們提醒,幫助我們一起成長。
在帶娃的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一些時刻,讓我們覺得抓狂、尷尬,這個時候需要家長能夠運用一種幽默的樂趣的方法去化解這樣的時刻。
帶娃是一個24小時的工作,我完全能夠理解家長朋友的挑戰,我們需要自己做好調節和放松,只有自我調節之后,才可以充足電,為帶娃做好準備。
我分享我們家自我調節的一個方法。我們家每一天都會有一個時間段,全家安靜讀書30分鐘,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去選一本書,認真閱覽,在整個30分鐘,我們會放一個小的時間計時器,在計時器響之前每個人都要獨立地看書,不需要討論,不需要說話,這30分鐘其實給我也是一個充電的機會,放松的時刻。
帶娃的過程其實是任重道遠的,家長千萬不要計較完美主義。
較后我想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們與孩子互相陪伴,一起修行,共同成長。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健康、平安,享受這段美好的親子時光,謝謝大家。
小編會將本次峰會的所有專家和大咖們的演講干貨內容整理成文字內容推送給大家,請大家注意后續推文~
除此之外,錯過了本次線上峰會直播的家長也不用擔心,現在可以報名
遠播教育3月21-22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廣州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長也可以關注遠播接下來即將在8個城市舉辦的在線峰會:

每場在線峰會,遠播都將邀請
國際學校和重磅嘉賓大咖,讓我們相約線上,足不出戶一站式解決規劃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