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在線峰會•上海站,今天晚上在線上完美落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包校吳子健、平和萬瑋、協(xié)和盧慧文、教育專家陳默、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復旦女神沈奕斐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諸位嘉賓大咖針對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各階段的規(guī)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燎原雙語學校小學部副校長的何詩美在直播間為大家?guī)砹酥黝}為《同樣是面對特殊時期,IB小學會怎么做》的演講,數(shù)千名學生家長在直播間積極互動,在彈幕中表示收獲頗豐。下面播播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nèi)容:
▲何詩美校長的直播間實況截圖
演講嘉賓
何詩美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小學部副校長
演講內(nèi)容
今天,何詩美校長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3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何校長的詳細解答~
▲何詩美校長關于《同樣是面對特殊時期,IB小學會怎么做》的主題演講
很高興和大家在IEIC線上峰會與大家相聚,我想在這個特殊時期,任何的交流與相見都會顯得更加珍貴和美好。
燎原雙語學校在2018年7月正式授權為IB PYP的學校。和眾多中國的IB學校一起開始了中國國家課程和IB PYP的框架融合之旅。
由于我本身也是IB官方的培訓官,授權訪問官和區(qū)域代表。這些年,在和IB學校的老師、家長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讓我體會較深的,是家長告訴我,自從我們進了IB學校,自己也成長了不少,這也就是IB努力去營造的學習者社區(qū)。
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終身學習者,而終身學習者可以點亮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那么IB學校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吸引著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投身其中,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特殊時期,IB學校的線上教學工具
從二月份開始,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被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所有和教育相關的人一夜之間都轉(zhuǎn)變了身份:
平日里嚴厲的班主任搖身一變變成了聲線優(yōu)美的網(wǎng)紅主播;知識豐富的物理老師,按錯了一個按鈕開啟了十級美顏;家長也從后勤人員變成了集班主任、上下課鈴聲操縱者,技術支持,體育陪練.......的全方位復合型人才。
教學工具也產(chǎn)生了轉(zhuǎn)變,平日里我們整理書包,需要放進紙、筆、書本等,而此刻我們曾經(jīng)三令五聲不希望學生過多接觸的電腦、IPAD、手機整整齊齊的放在書桌上,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學習生產(chǎn)力。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一場疫情使我們的教學手段產(chǎn)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燎原雙語的綱領性文件中,始終有著把信息技術作為中樞的教學資源帶進課堂的要求。我們是如此來規(guī)劃我們學校,也是如此來監(jiān)督我們自己的。
線上教研平臺
例如我們有為教師提供線上教研的平臺:
老師可以使用這個平臺來上傳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資源,并且根據(jù)教學的要求來增加一些任務供學生來完成,較終可以形成報告展現(xiàn)學生的學習曲線。
線上教學/溝通管理平臺
我們還有很多支持線上教學管理和家校溝通的平臺,在網(wǎng)上作為管理教室的一個補充進行使用,平臺上我們可以給予學生很多反饋。
那在這次疫情之下,很多的線上教學手段失靈的時候,Classdojo始終充滿活力,能夠給到學生一個正面反饋而起著它的作用。
我們的家長也會去使用類似的平臺,幫助她們作為家庭教學管理的手段之一。
線上學習平臺
我們有大量的線上學習平臺,作為分層教學、多樣化教學的一個補充。學生在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之后,可以自主地選擇得其他形式的學習輔助,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方式、方向來進行自己額外學習。
其他線上輔助工具
我們非常習慣于去使用紙和筆去讓孩子來表達他們的想法,但是很多線上平臺也提供了同樣的機會,比如Padlet:
我們經(jīng)常會讓孩子們把他們的想法,作文、作品放到這樣的平臺上,在一個相對開放但又是內(nèi)部溝通的平臺之上,老師可以跟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孩子之間也可以互相看到同伴們的學習成果。
這所有的線上學與教工具,一直以來都是IB學校在做的種種嘗試,我們把現(xiàn)代化的科技請到我們校園中來,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但這些嘗試在這一次疫情下,恰好給了我們學校一個喘息的機會,能夠讓我們?nèi)ニ伎嘉覀冇心男┮呀?jīng)使用的非常熟練的線上平臺、一些功能去進行整理。整從而使我們不那么手足無措,也幫助我們家長從注冊的沼澤之中脫離出來,使得我們焦慮的家長、急著上課的孩子,匆忙上直播的老師有了一個堅強的技術后盾。
02 針對疫情,IB學校應該教學生什么
從開展網(wǎng)絡教學以來,我們一直聽到非常多的聲音:有人說,線上教學無法替代常規(guī)課堂;也有的人說,都到這個時候了,我們還要不要堅持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們都知道這一場疫情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又怎么可能把我們的孩子隔絕在外。
我們的孩子同樣作為疫情的親歷者,他們會怎么看待這一場意義深遠的災難?
在真實的情境中產(chǎn)生真實的學習,關注本地和全球的話題,這始終都是IB所崇尚的學習方法,我們堅持每一個人,作為一個世界人,都需要懂得關愛,擁有國際情懷。
這一場疫情不僅給了中國和全世界公共衛(wèi)生一個警示。從另一方面,他何嘗不是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個天然的學習場景,通過這個機會我們可以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呢?
我們學校正從這一個方面出發(fā),去思考如何利用這一次新冠病毒的疫情結合我們既有的教程內(nèi)容來進行展開。
例如我們會有這樣的三則新聞:
海鷗來到了云南,但因大家隔離在家,無人喂養(yǎng);東非蝗災大爆發(fā),較后從日本捐獻給中國的物資箱上寫著的與鑒真東渡相關的詩句。
乍看這三條沒有任何關聯(lián)的新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我們四年級要學習的一個單元——遷徙。
我們從動物的遷徙聊到人類的遷徙,再聊到遷徙的原因,以及它所帶來的種種挑戰(zhàn),使學生立足于本地與全球的話題,去感受這個世界。
那家長可能要問了,現(xiàn)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你能做這樣緊密的結合,產(chǎn)生真實的學習,但在平時你們是怎么教這個單元呢?
上海作為一個海派的城市,他一直都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這對于遷徙這個單元來說是一個天然的學習場。
我們會讓孩子從自身出發(fā),他們本身有沒有遷徙經(jīng)歷,如果是上海人,采訪一下你的長輩,他們有沒有從自己的故鄉(xiāng)來到上海的經(jīng)歷。然后把視角看到本地,也就是離他們較近的學校、小區(qū),其中有沒有人是從他們的家鄉(xiāng)來到上海學習、工作、生活的。我們把這些人請到我們的課堂,讓他們聊一聊來上海的原因,讓他們來聊一聊來了上海之后的感受,孩子們就有了第一手的較真實的對遷徙的認識。
之后我們把視角推向全球,我們把全球的話題拿來跟我們孩子一起探討。我們會拿來移民問題、全球難民問題,讓他們站在這樣的一個高度和廣度之上去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我們正是用這樣各式各樣的探究單元來幫助孩子在真實的情景中產(chǎn)生真實的學習,用他們的視角來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心懷天下。
我再以五年級的生物多樣性單元來舉例。
我們都知道這一場疫情大概率是和野生動物有關,但是不是野生動物本身導致了這場災難的?
5年級的孩子會在這個單元里面學習野生動物的種類、形式,繼而討論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們?nèi)绾魏退械纳锖椭C共處共享地球。
這一看似以生物學為核心的單元,其實非常需要孩子們有獨立思考的探究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IB核心的學習方法之一,是讓孩子們看待同一種事物的時候能夠擁有不一樣的觀點。
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從幼兒園到小學,他們簡直就是《十萬個為什么》寶寶。不管是遇到新鮮的事物或者來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他們都喜歡問一個為什么?
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他們就變得安靜了,我們說是孩子長大了。當我們?nèi)シ此嫉臅r候,會不會是我們的教育剝奪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興趣的天性呢?
在IB學校里面,我們始終鼓勵這樣的一個課堂:允許提問,鼓勵不同觀點的產(chǎn)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你會聽到很多孩子的聲音,有時候他們在分享,有時候在討論,也有時候提出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而他們的每一個聲音代表著都是他們思維的過程。
你會發(fā)現(xiàn)IB的孩子特別敢說,特別敢問,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此刻他們身處的環(huán)境是安全的,是允許他們提問,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有這樣的孩子,他才會用主動而積極的態(tài)度去探索未知,去接受挑戰(zhàn)。
03 為什么要讓孩子學習IB
這一次全民開展線上教育開始之后,很多學校并沒有直接的把學科知、教學進度都放到線上來進行教學,大家都在慢慢的去思考,我們可不可以利用這一次疫情,讓孩子們認識病毒、了解更多的預防知識。
此刻我非常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站到了IB學校的一邊,把社會責任放到了我們孩子的面前。
在IB學校中,從小學的行動到初中的社區(qū)服務,再到高中的CAS都是一脈相承,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成為有國際情懷的世界人。
這一場疫情中,我們3年級的孩子了解到他們的一個同學,在武漢無法準時地回到上海,所以他們制作了一個應援視頻。有的同學演奏樂器、有的朗誦詩歌來應援他們的伙伴,小朋友們的行動的也感染了我們的老師,老師們自發(fā)的聚集起來,也拍攝了一個武漢加油的應援視頻。
他們會這樣去做和他們探究循環(huán)的較后一步是采取行動分不開。
二年級有一個單元是講把組織,在這個單元里,孩子們會學習組織的形式和功能。他們也會了解很多的慈善機構成立的原因和他們內(nèi)部運作的模式。
他們在和一個叫心連心的慈善機構交流的過程中,被一個叫王諾一的小朋友的故事深深吸引。
王諾一小朋友有天生的心臟病,她非常需要一筆手術費,孩子們非常想幫助他,但是他們沒有采取直接捐錢捐物這樣簡單的方式,而是在學校組織了一個王諾一小朋友幫助會。
有了組織,他們清楚,我們是一個組織,需要有內(nèi)部的分工,每一個人都要有我們每一個人該做的事。
討論之下他們想要以義賣會的形式來籌備善款,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去協(xié)調(diào)場地、有的孩子去準備商品、有的孩子去宣傳.......
這周他們把他們籌集到的善款,交到了王諾一小朋友的手中。
雖然只有二年級,但我想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的責任感,會永遠留在這些孩子們的心中。
作為一個IB人,較讓我感到驕傲的,就是IB教育始終堅持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真實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學以致用,付諸行動,來激發(fā)他們的能動性。
我們會把主動權、話語權、選擇權、自主權交還給我的孩子,讓他們成為的自己。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聽上去像是疫情之下IB學校會怎么做,但是其實這并不是特殊時期的非常做法,而是IB教育遵從我們的使命宣言融入我們課程的點點滴滴。
希望這一次疫情也能讓我們的所有教育者,按下暫停鍵仔細去思考什么才是未來的教育?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們所選擇教育,究竟是束縛了孩子們自由飛翔的翅膀,還是該幫助他們豐滿羽翼,飛向他們的山?
錯過了本次教育展的家長們也不用擔心,有規(guī)劃需求的學生家長現(xiàn)在可以報名遠播教育3月28-29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在線峰會•上海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長也可以關注遠播接下來即將在9個城市舉辦的在線峰會:
每場在線峰會,遠播都將邀請國際學校和重磅嘉賓大咖,讓我們相約線上,足不出戶一站式解決規(guī)劃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