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中華藝文節在中國香港屯門大會堂演奏廳及社區花園成功舉行。此次高規格的中華藝文節歷時6天,秉承“以傳統藝術為載體,以青年傳承為目標”主題,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演”、“廟會博覽”、“墟心學集工作坊”、“百戲巡游”及“光影文化秀”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類活動,成功地將中華傳統技藝,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博愛”“宏仁”等核心精神傳遞給了公眾,贏得了眾多好評。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的多名學生擔任此次藝文節的中華藝術文化大使,并且深度參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演”等多個環節,助力活動順利舉行,獲得了優秀的文化藝術熏陶和寶貴的實踐經驗。
![]()
2
|
中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是金融之都也是文化之城,其中蘊藏著豐富的中國古老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演”以中國香港這個大都會舞臺為平臺,邀請來自北京、內蒙古以及本地的優秀團體,以戲曲、音樂會及音樂劇等形式呈獻精彩紛呈的系列演出。來自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的同學們參與了中華藝文節后臺實踐計劃,在粵曲音樂演奏會的道具部、燈光音響部、票務部及化妝部等多個部門參與工作實踐,深度探知了精美舞臺背后所承擔的一系列繁雜的環節工作,了解到幕后工作的系列流程和工作的重要性,他們主動積極和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獲得了活動主辦方的高度評價,同時也獲得了中華藝術文化大使的榮譽稱號。
![]()
2
|
此次帶領學生參與中華藝文節實踐計劃的張紫伶博士,是這次中華藝文節粵曲音樂演奏會的藝術總監。她表示:“帶領學生參加這次實踐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學習團隊合作和社會貢獻,同時也在親身經歷中接觸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文化。”張紫伶博士評價學生們作為藝術大使在工作中的表現讓人十分滿意,相信此次實踐對于學生們未來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來自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的Peter是參與此次實踐的同學之一,他表示:“我從小就非常喜歡傳統藝術文化,今天演奏會的音樂都很熟悉。我非常開心能有這次難得的實踐機會,親身體驗了音樂會的后臺工作。”其他同學還表示看到音樂會上其他的工作人員非常專業,認為這次作為藝術文化大使不僅獲得了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還進一步加深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
1
|
優秀的學術成績、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強大的實踐能力是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不變的教育方針。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不僅重視學生的學術水平,擁有高水平的教學和師資水平,為學生提供國際標準的IGCSE和A-LEVEL學術課程,還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和實踐,使其獲得全面的人格和能力發展,并提升其社會責任感,為學生創造進入世界的獨特優勢。
未來,中國香港崇正牛津國際公學還將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對學生全方位培養的優越理念,在注重學生的智力發展的同時,著力于學生的人格塑造和深層技能的發展,培養符合世界標準的優秀畢業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責任編輯:李俊鵬)
本文來源于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