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針線的刺繡,不經編織的彩錦”這是人們對于扎染的喜愛。
扎染,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不僅沒有受到時代的發展影響,反而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它被廣泛應用于服裝、家居用品等領域,還被開發成藝術品、紀念品。
12月5日,嶺美雙語畢業生譚鈞豪和他學校的ONSHOW工作室部分成員一同回到母校為同學們帶來了扎染藝術的課堂,這不僅是一次藝術實踐的傳授,更是一場關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心靈對話。
ONSHOW工作室是一個跨媒介的展覽設計團隊,以染織錄、展覽、三下鄉為核心項目,本次活動就是旗下其中之一的染織錄——非遺技藝藝術實踐工作坊,以研習染織技藝設定的藝術實踐工作坊,感受手工技藝的魅力與創作。
在正式開始課堂之前,主講人先給同學們講解了藍染的工藝,并展示了藍染的基本制作流程:通過扎、縫、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折疊捆扎好布料;放入水中浸泡;浸泡染布于藍染液中、氧化、入染;再到曬干水分、燙至平整。
在初步了解了基本制作流程后,同學們開始自己動手,通過不同的捆扎方式制作不同種類的物品,有抽繩包、頭繩、方巾等等。
在制作中,大家通過不同的捆扎方式,采用折疊、扭轉、卷曲等,將布料扎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然后再用夾子和皮筋固定住。
將自己扎好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每個人都期待著出來的效果。隨著染料的滲透和擴散,原本單調的白色布料逐漸變得五彩斑斕起來。有的呈現出抽象的幾何圖案,有的則像是一大片的魚鱗,還有的則像是神秘的圖騰符號……每一種圖案都獨一無二,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經過不斷的捆扎、浸泡重復后,大家樂此不疲,藍染的作品布滿了這個空間中,各式各樣的圖案,讓大家仿佛置身于大理。
這次扎染藝術課堂不僅是一次藝術的傳授與分享,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傳承。ONSHOW工作室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