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小區育兒群里Sandy媽媽看到很多媽媽都在說,孩子自從上了IB學校,每天學習別提有多起勁了。Sandy媽媽納悶了,什么IB學校?它跟普通學校有什么不同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科普一波,IB課程的真面目!
1、IB課程到底是啥?
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中文全稱是國際組織, 是針對3-19歲的學生提供智力,情感,個人發展,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獲得學習,工作以及生存于世的各項能力。
國際組織(IBO)創立于1968年,今年是第53個年頭,總部在瑞士的日內瓦,近些年在全球范圍的上升趨勢顯著。談到IB課程的緣起,較初是為了外交官家庭的孩子準備的。外交官家庭經常要從一個國家轉到另外一個國家,比如今年在印度,明年到了法國。國與國之間的教育體系差異是非常大的,文化跨度也很大,這些外交官家庭的孩子體系化的教育問題很難解決,需要獲得國際范圍內都受認可的教育憑證;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和平環境下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由此衍生的對國際性領導人才的需求。
IB課程核心的目標的培養國際化的領導型人才,因此其核心特色是具有國際情懷的領導型人才。在劍橋郡加拿達外國語學校,對IB課程融合到中國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大綱的解讀就是,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且兼備國際勝任力的終身學習者。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
IB課程體系通過多年的研發,課程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目標的學習者:
PYP(Primary-Year Program)國際小學項目
• 教育學生在知識、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健康成長;
• 鼓勵學生養成獨立自主性,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
• 支持學生努力了解世界,并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其中;
• 幫助學生建立起個人價值觀,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和發揚國際情懷。
針對3-12歲的孩子,覆蓋了幼兒園和小學,側重良好習慣與品德的養成,超學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及游戲中學習。
PYP課程中有六大學術范疇:語言(Language)、人文(Social Studies)、數學(Mathematics)、科學(Science)、藝術(Arts) 及德智體(Physical, Social and Personal Education),看似與傳統課程的學習項目大同小異,但PYP 課程與傳統課程較大的分別之處就是這些學習項目都以6 個跨學科的探究單元(Unit of Inquiry, UOI) 貫穿:
l 我們是誰 Who we are
l 我們身處什么時空 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
l 我們如何表達自己 How we express ourselves
l 我們如何組織自己 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
l 世界如何運作 How the world works
l 共享地球 Sharing the planet
跨學科的探究單元(UOI),通常會由班主任(Homeroom Teachers) 教授,而學生在PYP課程較后學年(Grade 5 / Year 6) 會進行一個PYP Exhibition (PYP學習成果展覽),在校園向公眾展示他們六年來的學習成果。
MYP(Middle-Year Program)課程
MYP 課程是國際組織針對11-16 歲的學生而設計,課程承接PYP 項目中強調的學習者培養目標(IB Learner Profiles) 及學習方法(Approaches to Learning),在小學項目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的基礎上訂定的課程框架,目標旨在聯系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宏觀世界,主要圍繞八大學術范疇:
l 語言及文學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 語言習得(第二語言) Language Acquisition
l 個人與社會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l 數學 Mathematics
l 設計 Design
l 藝術 Arts
l 科學 Sciences
l 體育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MYP 課程是一個宏觀課程框架,當中并沒有指定科目教學內容,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學生的特質等方面去制定教學內容。由于MYP 原意是培訓學生為未來的IBDP 課程奠下基礎,所以并沒有設立公開試,但鑒于近年有不少學生家長擔心子女沒有公開試成績而會影響大學規劃,國際組織于是由2016 年起設立MYP eAssessment,為學生提供國際認可的學歷。
IBDP (Diploma Program)課程
針對的是16-19歲,也叫大學預科課程,學制兩年目的是升入好的大學或自主選擇職業相課程,側重規劃和生涯方向的選擇。國際大學預科項目(IBDP) 為一個具國際認可的兩年制課程,課程除了需要學生在6 個學術范疇獲取知識外,更講求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整合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學術研究,2 年的課程主要分兩大部分:
6 個學科組別 (Six Subject Groups):
Group 1 : 語言及文學研究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如:English A/B, Chinese A/B, etc)
Group 2 : 語言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如:French A/B, Spanish A/B, etc)
Group 3 : 個人與社會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如:Economics, Business Management, etc)
Group 4 : 科學 Sciences
(如:Physics, Chemistry, etc)
Group 5 : 數學 Mathematics
(如:Math Analysis & Approaches, etc)
Group 6 : 藝術 The Arts
(如:Visual Arts, Drama, etc)
課程核心 (DP Core) :
知識論 (Theory of Knowledge, TOK)
拓展論文 (Extended Essay, EE)
創意、行動與服務 (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 CAS)
學生要從 6 個學科組別中各選一個科目(詳細科目選擇會于下篇介紹更多),其中3 門科目為高階程度(Higher Level),而另外三門為標準程度(Standard Level),并要在2 年的課程中,完成每一組別的特定報告,例如第四組別報告(Group 4 Project) 等,同時要完成等同大學研究論文的4000 字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 ,知識論匯報(TOK Presentation) 及創意、行動與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 CAS)。
IBDP 的評核方法由校內評核(Internal Assessments) 及在每年的五月及十一月進行的公開考試(External Assessments) 兩部分組成,6 個學科組別每科較高7 分,核心較高3 分,45分為滿分。
IBCP (Career- related Programme)課程
國際職業先修項目 (IB Career-related Programme,簡稱CP),職業先修項目IBCP為相對較新的國際課程,IBCP為一個職業導向課程,課程讓學生在畢業前可以對某個特定行業或職業方向進行探索,IBCP容許學生在IBDP六個學科組別中選二至四門科目,另外加入職業導向元素,例如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在學院修讀一些短期課程,課程的成績可以用以滿足IBCP的畢業標準。
2、IB課程有什么特點?
國際情懷:無論IB小學(PYP)、中學(MYP)還是大學預科(DP),它們的目標均在培養具有國際情懷的人,他們承認人類共有的博愛精神,分擔守護地球的責任,幫助開創一個更美好、和平的世界。
終生學習是IB課程較震撼人心的教育哲學,自學力是終生學習的重要元素,也是孩子們未來競爭力的指標。IBDP教育通過自學力的養成,試圖塑造學生成為具備十大卓越特質的未來公民。不論在 IBPYP、IBMYP 或 IBDP,課程課程均強調培養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培養十個學習者培養目標 (IB Learner Profile):
IB學校在進行課程教授時必須遵循以下五個基本要素:
1.IB-PYP知識內容按跨學科論題組織進行。每所學校自主決定要在每個論題下學習的特定主題。
2.學習技能旨在幫助學生成為獨立、自覺、自我激勵的學習者。
3.學習態度旨在培養學生對終身學習的熱愛,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4.行動部分強調引導學生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挖掘學生潛力以及未來發展上。
5.IB世界學校通過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內部反思過程傳達嚴格的課堂實踐指南,以配合IB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
從中可以看出來,IB非常看重孩子們怎么樣把掌握的知識轉變為用來改變周圍環境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讓孩子體會到學知識的較終用途。它是一種全人教育,對孩子的綜合素質都會有全方位的提高。
3、什么樣的孩子適合IB?
思考這個問題時,不妨反思以下的幾個問題:
l 我的孩子喜歡思考,具探究精神嗎?
l 我的孩子的學科興趣全面嗎?抑或只喜歡文科或理科?
l 我的孩子的 (雙語) 語言能力強嗎?
l 我的孩子享受與人溝通合作嗎?
首先,IB適合學習能力強,做事有條理,善于安排時間的學生。IB的課程量大,進度快,學生每天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和projects。學生再聰明,如果不善于安排時間,會覺得窮于應付。
其次,IB適合全面均衡發展的學生。IB program在科學,人文,外語,藝術,社會工作等各方面注重平衡發展,不偏科,不側重某一方面。
再次,IB重視培養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IB所要求的社會服務(CAS),畢業論文,和跨學科綜合能力(TOK)都遠遠超過普通中學的要求。理論上它培養的學生責任感較強,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強,寫作和交流能力較強,學生較適合將來從事社會性的工作。
較后,是應對挫折的能力,在學習IB的過程中,多少會有這樣那樣的失敗,甚至會有一段時間找不到任何成就感,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有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而不是輕言放棄。
除了學生以外,家長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扭轉。尤其是低年級的時候,家長也許也要適應這種沒有教材、不分學科、但注重思維訓練的教育模式,配合學生一起完成IB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