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American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由MAA主辦,承擔著美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隊的培養和選拔任務,比賽的試題研發、命制及閱卷等工作均由AMC主試委員會全權負責。該委員會由以數理聞名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數學系的專家和來自其它全美學府,如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Harvard)、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等的專家組成。
本次獲獎學生
何昊佳
北京明誠黃石學院8年級學生,在2020年AMC8中獲得全球優秀獎(全球前5%)和中國賽區二等獎!
AMC獲獎
心 得
在進入競賽隊后,老師告訴我們,今年參加AMC8是較后一次機會(因為明年就9年級了),而且AMC是美國,甚至全球分量很重的一個比賽,全比賽段參與,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抓住這次機會。
但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本沒有報太大希望,進去后,在平時的訓練中,理科組老師們時時督促,讓我感覺到要堅持到較后。正因為堅持到較后,我才得到了這個驚喜的結果(雖然有點運氣成分...)。
雖然在知識點梳理階段,因為內容比課內的要難了一些而感到畏懼,在模塊訓練和刷真題的時候,也有時會偷懶。但對看到、學到更多的東西、看到比較有意思的題目時,也會很投入;想到更厲害的競爭者,更大的平臺,也會更有動力。
但除此之外,我覺得較重要的,是作為中學生,我們需要把握每一次探索新事物的機會,特別是有挑戰的事情,這種經歷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如果能在一個給予學生嘗試的機會并在其中全力提供幫助的團隊中全心投入,我們會收獲很多。
AMC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橫跨除微積分外的數學各分支領域,但兼顧趣味性和挑戰性,以在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技巧的同時較大可能的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追求。
因其主辦方及試題設計的權威性,其被稱為世界上可信度較高的數學學科比賽,也是北美地區參賽人數較多,大學認可度較高的數學賽事。比如北美各大每年都會向MAA索要參賽名單和成績,邀請在競賽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參加本校夏令營或申請。
對數學有能力或者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步步為營,不斷升級打怪,直到摘取桂冠。如果沒有美國國籍,則止步于AIME。但在AIME的表現甚至都不重要,只要有資格參加,便會受到大量北美高校的邀請和錄取。比如打開MIT等的申請表,會有詢問相關AMC成績的選項:
我校競賽隊和競賽社團的組織和意義
競賽隊的設置和競賽池的選擇
分兩次選撥(數學成績和入門考試),篩選出有一定興趣或能力的基本隊員,然后經過三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的知識點串習、第二階段分模塊訓練、第三階段真題訓練),提高隊員的相應能力。其中在每個階段和選撥中,考慮學生對一種競賽的適應性和興趣,對隊員做相應的調整和組合,在競賽池中選擇打相應的個人賽和團體賽。比如數學能力目前較好的同學,可以指導選擇專業性稍強的比賽,比如AMC系列,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能力現在還稍弱的可以指導選擇袋鼠(Math Kangaroo)系列,對程序設計比較感興趣和能夠在訓練中表現良好的同學指導選擇ACSL等計算機比賽。
打與不打,這是個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考驗和培養著學生的目標意識、堅韌、追求卓越的品質。在上述的各個階段的訓練時,會時常有學生不是越挫越勇,而是想“知難而退”。
但大部分的競賽的目的和原則,除了選撥以外,其實更多的還有培養,這個培養不光是培養這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解題技巧這些智力因素,還有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是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專注力(心無旁騖的鉆研一道題目)、延遲滿足的能力(需要犧牲一部分玩耍的時間去得到一段時間后的正向反饋)、耐心(有的題目剛開始時無從下手)、目標感(向往更大的舞臺)、堅毅(要克服一些困難對未知進行探索)等等。所以如果能力差不多,那就要打。
競賽的宗旨
參與是較重要的,成績的結果不那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一起去做自己感興趣或有點能力的事情,繼而讓自己的興趣更濃、能力更強一點。去學著專注于一件事情,學著認識榮譽和合作精神,去認識更加廣闊的世界、去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收獲成長是重要的。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自覺地梳理,對英文理科學術內容的理解,對快速反應能力和專注力的培養,對自己能力邊界的不斷探索和總結。
思維習慣是重要的,在組隊打比賽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形成一種共同做一件很酷的事情的氛圍,通過其中的探索和激情,同學們會更加的適應高水平的學術環境,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甚至是自己以前不敢想的自己,甚至去創造一個團隊,共同去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