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大外小,孩子們剛剛童年,就已進入不惑之年。不惑于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不辜負于熱愛,不辜負于時間。
53項課外拓展課程,只為幫孩子成為的自己。所謂自由,就是當你從小見過世面,從小明確自己所愛,有選擇權,也有不選擇權。53項七大類ECA課程,過去的這一學年,外小孩子們在“寵愛”的滋養下成長。
從科技類的航模、樂高編程、樂高機器人,到樂器類的管樂團、小提琴、鋼琴,再到運動類的跆拳道、曲棍球、專業籃球,還有生活技能課程、藝術類課程、語言類課程、學科素養課程,共計50多門。
更有趣的是,課程多為混班制、走班制、分層制,盡管從管理的角度來說,要組織好不同水平、不同年齡、不同興趣階段學生的學習,意味著學校會加重負擔,但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分班學習,更符合真實的社會場景。讓孩子們在同一份熱愛下,認識自己,找到知音。
木工班
魯班的匠心獨運,如果只停留于書本故事中,是不足以激發孩子們想象力的。當親手觸摸木頭紋理,刨削鉆鋸,天方地圓,是對物理課間感的解構,也是對文化和未來的建造。
曲棍球
要有速度與激情,更要懂控制與協作。明白這一點,生活中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航模班
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沖上云霄的豪情壯志是孩子們的歡樂源泉,但背后的數理知識,人類文明的智慧,才是對孩子們長遠發展的積淀。
管樂團
一個人的獨奏,是與自己的心靈獨白;一群人的表演,是協作,是默契,是恰當的妥協之后的和諧之美。沒有人能像孤島般存在,就像再優美的音樂始終需要舞臺。
外教攝影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以及一點點藝術手段。外教攝影班,妙的不僅僅是中西方美學的碰撞,還有對平凡生活的點亮。
藝術體操
競技與藝術,力與美,智慧與美麗,展示在人前的所有美好,背后都是小天使們的汗水與艱辛,但世間萬物不都如此么,要有所成就,必定要學會對美好而艱苦的事情上癮。
服裝設計
30年前,潮流還是黑白灰,30年后,已經風格各異,再30年后,服飾,以及服飾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信念、個性、創意,又有誰敢斷定?未來本就屬于未來的創造者們,我們要做的,只是點燃火焰的那根柴火。
西式美食
跟著不同國家的外教,制作西方美食,舌尖上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未來,當你們自由行走于世界每個角落,他鄉即故鄉。
圍棋
當阿爾法狗戰勝了李世石,我們還有必要繼續學圍棋嗎?AI時代到來,人類會有太多太多方面趕不上機器,但這并不能讓人類挫敗,圍棋的精髓,恰巧就在于,讓人懂得享受天人合一的忘我之境。
跆拳道
再炫酷的腿法也是經過千百次狼狽的訓練,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跆拳道,重在明道。
專業籃球
科比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有所熱愛的人,永不知疲倦。籃球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是當熱情被點燃,拼盡全力只為一搏的酣暢淋漓。
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讓孩子們沉浸式地投入,也不足以領略其千分之一的美。但也正因為如此,每個成長于這片熱土的孩子們,都應從小去感受這份熱愛。文化認同不是教會的,而是耳濡目染中,悄然溶于骨血。
53項選修課程,每周120分鐘沉浸式學習,我們盡一切可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和好奇心。要把孩子們培養成藝術家、科學家、冠軍,可能這個時間遠遠不夠。但學習的目的,原本就不只是為了考級,或奪冠。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人分配任務,而是激發他們對大海的渴望。
外小ECA課程就是如此,播下一顆種子,靜待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