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1日,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下文簡稱“我校”)眼視光學、金融科技2個新專業獲教育部審批通過。至此,我校本科專業達48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9個學科門類。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眼視光學、金融科技兩個新增專業獲批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辦學十五年來,在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對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完善學科建設,調整專業結構,倍加重視重點學科的培育、品牌專業的建設、特色專業的打造等根基性工作,學科專業優勢日漸顯現。近年來,我校在王庭槐校長提出的“質量立校、學術強校、特色興校、開放辦校”十六字方略的引領下,學校實行了“開天窗,接地氣”系列教改舉措,持續優化學科門類及專業設置。2013年至今,我校獲教育部備案和審批的新增專業共有22個(具體見下表)。
2013-2020年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獲教育部批準新增專業情況一覽表

高等院校作為科研和社會人才培養基地,應根據時代及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對學科及專業布局進行反思和調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反映出的社會在公共衛生防控、醫療資源供給與儲備、大眾心理疏導與調節等方面的問題及需求,為我校2020年申報新增專業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我校也將在今后的發展中,繼續緊跟時代步伐,慎思篤行,不斷對學科及專業結構進行優化完善,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以下為2020年我校2個新增專業的情況介紹:
1.眼視光學
專業設置背景:“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指出我國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較多的國家之一,我國青少年近視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近視防控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對我國民眾眼健康提出更高要求,眼視光學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內眼視光專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人才供給較少,迄今全國本科及以上學歷視光師不足2000人,合格視光師缺口近30萬。我國視光專業人才的短缺,難以承擔起全民初級眼保健服務的重任。廣東省作為經濟強省之一,眼視光學專業人才培養同樣存在不足問題,不但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亦落后于部分省份。因此,該專業的設立對加快眼視光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極大滿足廣東省內民眾眼健康服務需求,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灣區”的塑造,并一定程度填補我國合格視光師缺口有著深遠意義。
人才培養目標: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眼視光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的眼視光專業人才,使其具備從事眼視光專業臨床實踐、教育、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能力;立足廣東、服務全國,開拓海外,培養實基礎、寬口徑、強技能、顯個性、以能力見長和具有創新精神與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專業優勢:該專業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合作辦學。我校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各視光院校的辦學經驗和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構建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課程綜合化為特色,以“五位一體”培養方法為載體(即課程教學、教學見實習、臨床技能培訓、社區衛生服務、臨床科研能力培養)的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目前,我校已有醫學影像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康復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等多個醫學技術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師資雄厚,教學經驗豐富。此外,我校還擁有校內實驗室192個,包括醫學實驗室、臨床檢驗設備室、生物醫學實驗室,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擁有專業的眼視光教學科研設備,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足夠的基礎設施。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自1997年成立眼科視光學系,通過“四個堅持”和“四個必須”:即堅持專業理論課大課由高級職稱人員任教,堅持國內外上講臺,堅持高級職稱人員脫產帶教,堅持各專科教授形成教學督導團隊;青年醫生必須參加教學工作、必須聽課與試講才能正式講課、必須積極參加各類教學比賽,以及必須選派青年骨干教師赴國外培訓,打造老、中、青結合的高水平教學管理與師資團隊。我校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聯合,為將該專業打造成我校專業奠定了基礎。
2.金融科技
專業設置背景:金融科技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對金融科技人才存在巨大需求。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應用,金融與科技日趨融合(簡稱“金融科技”),金融行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金融科技已全方位的改變著金融生態,全球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已全面開啟,正在積極進行金融科技的布局和實踐。各類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高校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需要既懂金融又會技術的復合專業人才。《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提出促進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使得金融科技產業正式成為國家政策引導方向。與此同時,大灣區城市群既需要金融業大力普及,也需要高度發達的金融科技的支撐。廣東是金融大省,金融總量巨大,金融機構種類齊全眾多,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將存在巨大需求。
人才培養目標: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基本的經濟金融理論、具備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的綜合專業知識背景,能夠開發、設計、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工具和手段,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實務問題,有一定的市場分析技能和業務素養,適應金融市場現代化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優勢:該專業隸屬于管理學院,該學院自身擁有金融科技建模及ERP實驗室,以及管理類綜合實驗室等,為本專業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該學院目前擁有40名專職教師,并擁有來自大型金融機構的雙師型教師,均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專業教師均具有良好的專業教育背景,包括數學、統計學、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管理學、會計學、審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專業背景,師資力量雄厚。該專業負責人李仲飛教授,為管理學院首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研成果豐碩;專業帶頭人周開國教授,為金融工程專業博士,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課題。這些師資與專家的加入,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