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嘈雜,我們越渴望寧靜。試問,在這喧囂的城市,誰不想撥開繁華和烏云,尋找一片久違的自然感動。連赫本都曾經說:“越來越多的人都想登上月球,而我只想看看樹。
是啊,誰不想,在春天的雨聲中,聽一朵花開的聲音;在夏天的雷鳴中,看閃電劃過黑夜的長空;在秋天的清晨,看甘露在草間凝結;在冬天的雪夜,聽著雪花簌簌地撲向地面……
自然是什么?是一個場域、是一片空間、是一個讓一切自然而然發生的美好現場,也是給予我們成長無限力量和無限治愈的沃土。這也是為什么,各國的研究者們越來越推崇森林教育。
在城市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常常忽略了較有意義的過程,而只求較終的結果,對于教育莫不如是。人們在對偏重課堂、偏重校園的現當代教育方式進行反思之后。開始倡導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自然教育和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并非局限于森林或者林地,而是指我們創造出類似戶外的森林場景,讓孩子們在有著多樣性構造和材質的空間,在有著形態各異的動物和種類豐富的植物的自然場地,通過課程的設計,讓孩子們從自然中獲取知識,從較直接的經驗中,提規劃習者適應環境的能力、語言和交流能力、社交的技巧、自尊和自信能力、環保意識、感受美及鑒定美的能力……
萬物有靈且美。自然和大地,在給予我們治愈的同時,也給予我們無限生長的力量。
在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東方文化便是孩子們成長的養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年代,那些如泉涌般的歷史和文明,都來自我們腳下這片廣袤的大地,而“二十四節氣”便是其中較璀璨的瑰寶。
在凱萊德的園所文化中,我們認為黃皮膚的中華兒童,不僅應該知道東方的故事,更應該從小就把根扎進東方文化的土壤,從所屬的文化中找到成長的認同和自信,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因此,我們借以中華文化作為基石,給孩子們傳遞以節氣、農耕、禮儀、東方生活美學為核心的文化,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核心生活世界。在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下,在不同文明的審美范式中不斷內化汲取,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在尋找教育與未來的連接中,凱萊德也不斷嘗試,如何將東方文化與西方的森林教育理念進行融合。
眾所周知,森林教育較早起源于北歐,自20世紀90 年代中期,隨著丹麥森林幼兒園模式的思想傳入,森林教育開始在歐洲及日本境內迅速發展。在剛剛萌芽的中國,一切還都是欣欣然的樣子。
面對自然資源稀缺的中國城市、面對尚未普及的森林文化,凱萊德沒有照搬國外的森林教育,也沒有形式主義地復制國外森林教育的課程場景。而是在對照國外理念、課程設計的基礎.上,以東方視角出發,根植于本土,研發設計出一套適合中國城市、中國兒童的“節氣教育”。
以傳統二十四節氣為經,以課堂的認知為緯,從萬物的由來開始,用明白曉暢的語言和互動為孩子講述二十四節氣,讓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歷史和習俗,了解中國先民的智慧,從中獲得親歷自然的真實生命體驗,得到自然的潤澤,去發現美,感受美,獲得更多來自大地的生長力量。
在凱萊德的節氣課堂,教學,不再是日歷,上時間的較量,而是月下草叢的蟋蟀,窗前映雪的寒梅;是庭前燕歸來,陌上楊柳青;是生命與世界、大地與自然的對話。
二十四節氣是科學的也是詩性的。通過它,我們了解四時的變化,為物候貼上標簽;透過它,我們看到葉落花黃,看到文人們筆尖跳躍流動的詩篇。
在凱萊德眼中,節氣所承載的東方哲學,是自然萬物的初始,是一切東方智慧的源泉,是自然的天時地利人和,它就像一把鑰匙,連接著古老的東方文明和現代自然的場域。“節氣是很棒的一種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每個節氣會有對應的時間、自然的變化,以及傳統的一些活動和飲食。我們希望孩子們通過節氣教育,去感受傳統的生活方式,去了解節氣背后的人文、歷史、藝術與科學。
讓我們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
“秋分時節,天露微朦。當家長把孩子們送入凱萊德的園區,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園區公共空間的谷堆和農作物,以及和節氣相關的藝術品;孩子們走進班級,大大的黑板墻.上,是老師們創作的節氣海報,廣播里飄初秋分的兒歌:秋風落葉像只船,蜻蜓坐船盡興玩。十月水果好又多,李子紅了柿子甜。
順應著時節的變化,在與環境的交好中,凱萊德的課堂,孩子們與自然的互動,一切自然而然。
回到課堂,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盤腿坐在課堂或者天臺,感受著陽光、風、以及落葉,周圍蝴蝶翩飛,在大自然神奇的魔力中,老師們不僅會為孩子講解秋分的來歷,帶領孩子閱讀關于季節的繪本、詩詞,還會將不同的秋葉帶入課堂,讓孩子們思考秋葉為什么會掉落,天氣為什么自此會慢慢變冷,還帶領著孩子們一起品嘗和制作時令的小食(熬秋梨膏,曬柿餅)、制作季節相關的科學小實……在自然的場景下,感受季節的更迭變化。
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凱萊德還會將孩子帶入田野,走進真實的農場,感受濕潤泥土所蘊含的勃勃生機,觸摸四季的流水和風。在農場和自然的背景中,凱萊德還會針對不同認知程度的孩子進行系統性、體驗式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通過觀察、動手等一系列自主的學習方式去探索、感知自然的魅力和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孩子們學會尊重勞動、學會珍惜和感恩。”
在凱萊德,我們力求找到所有關系的平衡:東與西、自然與科學、歷史和人文、傳統和現代。而節氣,就是其中的平衡點,串聯起所有的學科,不僅讓孩子們找到東方文化的認同,讓孩子在世界的舞臺發出來自華夏的聲音;也讓孩子們找到探索外部世界的入口,通過多元文化和雙語環境遠見更廣闊的未來。
節氣里的生命智慧,是天地和萬物的約定,亦是詩與美的風云際會。在凱萊德,立春的風、清明的云、夏至的陽光、小滿的溪水、立秋的銀杏樹、大寒的爐火,都是這課堂的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