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光灑滿這個清晨的時候,小朋友們已經牽著老師的手排好了隊,開啟今天的看展之旅。男老師全員出動,為小朋友們,汗巾,水壺、衣服……小朋友的出游裝備都裝進了老師們大大的背包里。
這次我們選擇搭乘地鐵出行,做綠色低碳出行的踐行者和倡導者。
好的習慣從小養成,引導孩子們從文明乘車做起,自覺排隊,禮讓互助。
老師緊緊地牽住小朋友的小手,小朋友無論走到哪里都是充滿安全感和笑容的。
老師們都很耐心細致,時不時給孩子們喂水喝,調整遮陽的小帽子,一路上其樂融融,充滿歡快的笑聲。
這次外出我們選擇了《郎來了》互動藝術展。展覽以郎世寧的作品為靈感,集合了 AR 擴增實境、光雕投影等效果,結合視覺、聽覺、觸覺營造了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讓小朋友們可以像探險一樣感受藝術,認識郎世寧的「藝」想世界。
凱萊德的藝術教育不拘泥于傳統的技法練習,而是注重對生活的體驗和探索,結合實踐和現代社會的發展,重新理解和應用藝術,創新生活,所以我們帶領孩子走出校園,體驗多樣化的教育。
當孩子走進展覽館,切合主題的布景氛圍,環繞式的雙感體驗、激發好奇心的互動游戲,瞬間拉近了他們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孩子能更深切的感受到藝術家創作時的狀態和意圖。當浸潤在這樣的環境中,觀察力、審美力、創造力的發展都有了合適的土壤。
展覽通過精細的3D動畫新技術,讓畫作不再停留于平面,給予了每一匹駿馬鮮活的生命力和性格色彩,配合著古老悠揚的音樂,展示了群馬一年四季的晨曦生活,孩子們身臨其境,用小手觸碰著自己喜歡的小馬,紅色,黑色、白色......一只,兩只,三只......
老師細心地為孩子介紹這次展覽的主題,藝術家的背景,相關藝術家的作品,并耐心的解答孩子們的問題。
老師引導孩子們用講故事的方式把作品“講”出來,多維度、多視角引導孩子觀察作品,以孩子為中心,幫助提高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孩子的鑒賞能力。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他們所觀察到的東西我們也可能經常忽視。有的時候他們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含義或者關注點時常停留在跟藝術品完全不相關的地方,但在參觀的過程中他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點,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不同的氛圍,因此每一次看展都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
希望我們的孩子,未來不論長到多大,不論是不是有人陪伴,依然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好奇心,依然可以享受一個人看展、一個人探索世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