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P培養(yǎng)目標
國際組織IBO成立于1968年,國際大學預科項目是受到全世界大學普遍認可的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大學預科項目,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千余所學校正在實施該項目。
IB課程旨在通過教育來為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世界奠定基石。IB課程通過均衡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評估標準,培養(yǎng)熱愛探索、具有批判精神、知識淵博、充滿愛心和同情心,并且能夠通過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來幫助建立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的年輕人。IB學生應成為終生學習者、見多識廣的本地區(qū)和世界事務參與者,并且了解人類共有的仁愛、尊重不同文化及人們對事物多樣的看法。
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高中部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3年5月通過國際組織審核,正式成為IB成員學校,也成為了上海地區(qū)能夠招收中國大陸學生就讀IBDP課程的學校。IBDP課程完全由平和學校高中部自行管理、實施和執(zhí)行,2017年平和學校順利通過了第三輪IB5年審核(IB 5-year review)的審核。平和學校高中部有獨立的高中大樓,豐富的原版圖書、音像設備,以及富有教學經(jīng)驗的中外教師。同時,還設立有專門的全職的規(guī)劃指導老師,從高一起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規(guī)劃指導。
在2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平和學校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和教育主張。平和學校旨在培養(yǎng)扎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功學習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創(chuàng)設一切可能,讓學生在思考、實踐和創(chuàng)造活動中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在不斷的積累、反思過程中,提煉出了“平正達禮、和善勵新”的校訓,也逐漸形成了“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園文化。這樣的校園文化正是希望全體平和人在以誠互待、平和處事的同時,亦能積極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
核心課程 IBDP課程設置
國際大學預科項目課程的特點:
(1) 均衡的課程體系
高一階段學生會進入預備課程(Pre-DP課程)的學習,其中必修課程包括英語、數(shù)學、中文、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經(jīng)濟、商務,同時學校還開設了視覺藝術、世界歷史、寫作、日語、戲劇、管弦樂、哲學等多種多樣的選修課程供學生學習。
高二開始,學生會進入正式的IBDP課程的學習。
IBDP課程包含六組學科課程,它們是:
第 一組: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第二組: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三組: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第四組:Sciences
第五組:Mathematics
第六組:The Arts
(學生選課要求:每位學生總共需要選擇六門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三至四門高水平課程,二至三門標準水平課程。每位學生必須從前五組學科中各選一門課程,如果學生的第六門課程不從第六組學科中選擇,那么他們可以再從前五組學科中額外選擇一門課程。)
(2)創(chuàng)意的核心課程——CAS,TOK,EE
CAS翻譯成“創(chuàng)造、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CAS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能力與他人分享,例如通過參加戲劇、音樂、體育和社區(qū)服務活動來與他人共享自己的天賦才干,學會關心和學會合作。
TOK翻譯成“知識論”,即人是如何認識世界的,重點是討論知識方法、知識領域兩塊。除了批判性思維,還強調(diào)反思質(zhì)疑的能力,反思知識的起源和流變,這是IB的課程。
EE翻譯成“擴展論文”,要求學生用40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一篇4000字左右的學術論文,初步涉足大學里將廣泛運用的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技巧。
(3)全方位的英語學習,廣泛的國際交流
因為英語是平和IBDP課程的授課語言(除第 一組、第二組以外),所以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學生的英語得到長足的進步。經(jīng)過三年學習,完全能夠適應國外大學的全程學習。
(4)綜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國外大學招生除了注重學業(yè)課程以外,還十分看重學生申請表上的陳述和見解,所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學校在培養(yǎng)過程中,通過CAS等課程的實施,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及能力得到提升。
IBDP課程高水平學科得到高分的,可以直接折合部分大學學分。有的學生甚至可以減少一年大學就讀時間。 IBDP課程作為國際課程,與國外大學的學業(yè)銜接度好,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國外大學教學,并表現(xiàn)出很強的主動性和發(fā)展力。
核心課程
三門核心課程是:
知識理論課――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TOK
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簡稱EE
創(chuàng)造、活動與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即CAS
這三門核心課程是IBO項目課程設置獨特性的集中體現(xiàn)。
知識理論課(TOK)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與綜合歸納能力,重點討論知識方法和知識領域,鼓勵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反思質(zhì)疑,防止主觀臆斷和思想意識上的偏見,增強學生以理性基礎進行分析和表達的能力。
拓展論文(EE)要求學生結合所學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進行獨立的調(diào)研,要能寫出4000字的文章。這項要求為學生提供了按自己興趣寫作論文的機會,并使學生熟悉獨立研究的方法,鍛煉寫作技巧。
CAS代表創(chuàng)造、行動與服務,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藝術修養(yǎng),進行堅持不懈的鍛煉,關心他人,發(fā)揮與別人合作的精神。
課程評價
平和學校IB課程評價體系主要由三大塊組成,分別是各個學科的評價、CAS活動的評價、學校對于學生的綜合評價。
學科的評價部分主要由IB協(xié)調(diào)員來指導,各個學科組長和組員討論確定。一個學期每門學科至少要提供5項關于學生的評價信息:第 一次月考試成績、期中考試成績、第三次月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學科作業(yè)平時成績。其中兩次月考試的內(nèi)容主要是近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而形式由任課老師自己決定,可以是隨堂考試、學生課堂展示、或者其他學習任務等;期中和期末考試由學部統(tǒng)一組織,試卷由任課老師設計;學科作業(yè)平時成績是由學生平時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學習情況等多方面決定的,具體內(nèi)容由任課老師決定。根據(jù)這5項評價信息,按照每個學科自己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一個學生學期總評,記錄在學生成績單上,是學生本學期較重要的評價。任課老師還要在期末給所教學生撰寫評語,這樣學生一個學期的學業(yè)評價既有量化的數(shù)據(jù),也有文字描述。
CAS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參加CAS活動的情況,具體由CAS協(xié)調(diào)員參考IB要求設定評價內(nèi)容和評價方式。評價內(nèi)容包括了學生完成的CAS小時數(shù)、活動質(zhì)量、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活動前學生提交的活動計劃報告質(zhì)量、活動后提交的個人活動反思數(shù)量和質(zhì)量、學生期末總結報告等。在每學期末,CAS協(xié)調(diào)員會組織評選CAS組長和CAS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