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生不閱讀書籍,畢業的時候就會落后于整個時代。——摘自第四屆IEIC·深圳峰會演講 劉望先生
學校最大的目標不是幫助學生考試,而是幫助學生畢業后的60年人生。——摘自第四屆IEIC·深圳峰會演講 Jakub Peciak先生
11月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峰會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匯集了眾多教育界大咖、專家學者、學校校長等,以創新化、國際化、專業化視角深度探討各類教育熱門話題,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答疑解惑,立足當下,共話未來。
在本次大會上,深圳市龍華區諾德安達雙語學校中方長劉望先生與副校長、教學研究總監Jakub Peciak先生共同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Reading Skills·閱讀的力量》的演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他們分享的精彩內容。
大會上,劉望先生與Jakub Peciak先生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美國對閱讀的重視
2.留學生面臨的現狀
3.如何培養閱讀能力
4.100天英文閱讀
深圳市龍華區諾德安達雙語學校中方校長劉望
1 美國對閱讀的重視
25年前,我剛到美國第一周,我的同學對我說:“你要不要參加學校的一個儀式?美國總統克林頓要給學校的學生頒發獎狀。”我到了現場后,發現獲獎者竟然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并且學校為這項國家級大獎設置了一個隆重的儀式。
這名小學生之所以能獲獎,是因為在美國有一個規定,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閱讀超過5000頁,即可獲取這項榮譽。
為什么一個國家如此重視閱讀?當時我很震驚。經過不斷地交流和詢問,有一個回答讓我記憶猶新。當時是1996年,我的朋友對我說美國每天的出版物超過700本,如果學生不閱讀書籍,畢業的時候就會落后于整個時代。在這之后,我在教師生涯、管理生涯以及個人生活中都把閱讀當做最重要的成長工具、成長素養、成長技能,也視為給孩子打基礎的重要部分。
▲劉望先生精彩演講
2 留學生面臨的現狀
我為大家分享三個數據。第一:目前我國在境外的留學生總數大概有60萬人。留學英國的學生畢業時,只有不到42%的人拿到了二級甲等的成績,這意味著國內很多學霸遠赴海外,畢業的時候并不能達到求學預期。第二:去美國的留學生大一時被退學的數據超過25%。第三:去澳洲的留學生大一時被退學的數據是21%。這意味著想要在國外的高校完成學業,最重要的是“會讀書”,但是有多少中國的孩子有時間讀書呢?又有多少家長能手拿一本書陪伴孩子閱讀?我們更多時候都沉迷于手機里的碎片化信息。
我曾經對兩種類型的孩子進行分析。一種是學習積極主動、善于解決問題、獨立且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另一種是被動接受學習、遵從老師指導、不提出質疑的孩子。分析結果是:“會讀書”的孩子更容易具備良好的能力和素養。因為他知道如何發現問題,如何通過自己或者與別人的合作,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們的學生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不斷踐行,才能真正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豐富的想象力。
▲摘自嘉賓演講PPT
諾德安達雙語學校副校長教學研究總監Jakub Peciak
3 每天堅持閱讀20分鐘
正如剛剛劉校長所言,我們的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雙減”以后,很多家長覺得焦慮,因為孩子放學回家后不知道該干什么,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孩子A每天閱讀時間為20分鐘,孩子B每天5分鐘,孩子C每天1分鐘。事實證明,閱讀的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在我們學校,分數較高的學生每個學期都會看很多書。所以我們希望學生堅持每天閱讀20分鐘,這個時間不長,卻可以讓他取得進步。
學校都通過哪些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首先在學校的雙語網絡系統中,可以對比出學生在英國同年齡段孩子中的閱讀能力,每周最少需要讀幾本適合自己的書;其次還會對他做階段性考試,因為很多孩子雖然在看書,卻并沒有看到實質性的內容,通過系統考試,可以反饋他是否真的看懂了這本書;最后,我們還有一個線上閱讀系統,里面有8000本書可供選擇,孩子放學回家或者周末的時候都可以看。作為家長,每個學期還會收到三次孩子的閱讀報告,體現孩子的閱讀成效。
▲Jakub Peciak先生精彩演講
4 100天英文閱讀
我們學校發起了【100天英文閱讀】活動,目前,學校的孩子一共閱讀了1.2萬本英文原版讀物(超過1000萬個英文單詞)。
我們的閱讀目標包括:
英文閱讀:每天閱讀20分鐘;每周通過3個分級閱讀考試;
中文閱讀:中文分級閱讀;每天閱讀30分鐘;畢業時要求閱讀100萬-500萬字。
▲摘自嘉賓演講PPT
現在,我們給孩子布置的兩個小時課后安排里,要求一個小時做作業,一個小時完成閱讀(30分鐘中文,30分鐘英文)。
除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外,孩子的個性培養也非常重要。我們學校有三個培養目標:責任、尊重、毅力。很多孩子不知道誰是學習的“責任人”,到底是自己還是父母。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考試結果不理想,老師都會聯系家長。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父母的。
學校最大的目標不是幫助學生考試,而是幫助學生畢業后的60年人生。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更自如地面對未來的困難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