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新聞3月14日電,《海南省教育廳2020年工作要點》近日發布,明確今年要做好的66件事情,從打贏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完成教育脫貧攻堅戰和推進鄉村振興任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及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對今年的工作內容作出規劃。
《海南省教育廳2020年工作要點》提到,要周密部署做好各級各類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開學方案和應急預案,重點抓細抓實防控物資、校園管理、住宅管理、消毒防護、信息報送、返校管理、延期開學、強化宣傳、紀律要求等工作。在延期開學期間,各地各校要認真開展好“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工作,繼續組織實施好線上教育教學。
圍繞海南“紅、綠、藍”特色,建設“德智體美勞”特色學校,健全制度體系,構建可持續的工作機制,培育50所特色印記實驗學校,初步形成一批有示范和推廣價值的成果。因地制宜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新建一批勞動教育特色學校,開發一批經典研學旅行基地。
加快普及中小學校游泳教育,新建、續建中小學游泳池69個,總數達到300個,管好用好、切實發揮作用,全年培訓中小學生游泳不少于10萬人。鞏固提升海南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舉辦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足球聯賽。
積極推進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三亞崖州灣科教城和海口桂林洋教育園區等建設,推動已引進國內外高校盡快落地,實現陵水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正式動工建設,實現崖州灣科教城引進高校正式單列招生。
繼續引進國內外高校。開展部省聯合審批,爭取1-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落戶陵水黎安國際教育試驗區。試點引進境外高水平工科大學和職業院校獨資獨立辦學,加快推進博鰲樂城中外合作辦學醫學院項目建設前期工作。
在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方面,高水平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平臺,籌建國家人文交流南方中心,廣泛開展國際教育人文交流活動。
繼續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及重點園區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哈羅國際學校建成并正式招生,推進海口德威學校、三亞威雅公學、威斯里安學院附屬高中籌建工作,開展國際幼兒園、高中試點。
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著力解決師資配備短板,努力使公辦園就讀幼兒比例達到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提高到80%。加快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建成一所、開園一所。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鼓勵利用自有場地舉辦公辦幼兒園和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提高普惠性園獎補水平。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無證幼兒園和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省級示范園對口幫扶等工作,全面提規劃前教育質量。
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增加義務教育學位供給,著力解決基礎教育資源短缺和布局不均問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工程”,改善61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
實施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全省達到92%以上普及目標。強化普通高中經費,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2020年高考前實現全省高考考場空調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東方中學(東方)、礦區中學(昌江)、白沙中學(白沙)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導普通高中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實施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額”工作規劃。新增3所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
按照海南省高等教育“1+2+X”總體布局,加快海南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世界學科和國內大學建設。支持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擴大培養基層教育衛生應用型人才。推動海南醫學院更名醫科大學。啟動海南大學觀瀾湖校區、海南醫學院桂林洋新校區等一批重大建設項目。
貫徹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政策,大力引進海外人才、高端人才、候鳥型人才,持續引進培養“好校長好教師”,面向全國招聘400名以上義務教育特崗教師,引進補充100名以上優秀校長教師,在50所學校試點實施“一校一外教”計劃,實施高校團隊引才計劃,遴選20名高校“海外”,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